TXT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铁马山河>第一百五十八章 计成
!我们去看看…”只是在脑子里转了一圈,周仓已经提议道。

武安国也不多做考虑,点了点头。“走!”

营帐之中,太史慈正对着对面的文士摇摇举杯。“我与兄却是许久不见了,方才兄说乃是为了慈而来,却不知是什么意思?”

就像之前说过,这个人还真跟太史慈有些故交,不过并不是很深,只能算是同为东莱郡的同僚罢了。

不过,所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离开了东莱许久,难得碰到这么一个有些故旧的故人,对太史慈来讲也算是件值得开心的事,一路到是笑容满面。

“自然是为贤弟的前程而来…”虽然已经有年逾没有跟太史慈见过面了,这文士攀交情的能力到是不同凡响,转眼的功夫已经开始称太史慈为贤弟。不过他比太史慈确实是要年长上几岁,再加上太史慈也不计较这些,到也没有动怒,只是听着文士的话,他却不由微微皱眉。

因为…

这句话,似乎有些眼熟呢…

“兄做何讲?”心里隐约明白了这文士的意图,太史慈轻声问道,本来递向嘴边的酒杯也缓缓的放了下来。

那文士注意到了这点,却并没怎么在意。

假如大名鼎鼎的太史慈连这个都没反应过来,那也太对不起他偌大的名头了。这个时代地域观念很眼中,他到是对太史慈这个东莱人感到很是骄傲。“贤弟为世之猛将,汜水关前阵斩华雄,虎牢关前力敌吕布,这等壮举海内皆知,兄等在东莱也是与有荣焉…”说到这里,文士话锋一转。“然而如今正逢乱世,如贤弟这般的豪杰正是该建功立业之时,又怎能久居于人下呢?”

“你的意思是?”有些危险的眯着眼睛,太史慈将酒杯放在了桌案上。

“我家主公,素来拜赏贤弟,得知贤弟居于那严绍帐下,实是为贤弟抱屈,今日派愚兄来正是为了助贤弟一臂之力…”

太史慈原本眯着的眼睛,瞬间圆睁开来,骇人的气魄自身上发出,甚至让对面坐着的文士隐隐感到有些呼吸不畅,这让他的内心极为惊骇。

过去他也听说过太史慈的武艺极为惊人,尤其是在汜水关前阵斩华雄,虎牢关前同赵云一同力敌吕布之后,太史慈的威名更是远播海内,而在他的家乡东莱郡也一样有很多人感到同样的自豪。

可是这仅仅是对普通的东莱人而言,对文士来讲,即便是太史慈的武艺再怎么惊人左右也不过是个武夫罢了。在东莱郡时他也曾经见过许多所谓的猛将,但在他眼里却是非常一般。这也是他敢独自前来游说太史慈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是现在…

看着身上散发着如鬼神般气息的太史慈,他却暗暗后悔了起来。

到是不奇怪,那些水货又如何能跟太史子义相比?

“贤弟莫怒,且听愚兄一言…”到底是敢亲自来游说的人,不必寻常的酸儒,至少胆略还是有一定的,即便是在太史慈骇人的气势之下,依然强自镇定的道。“那严绍固然称得上是英雄二字,可是论及武艺、胆略等,贤弟又如何比此人差了,大丈夫生于世间,居于人下岂能痛快?而今严绍领兵在外,实乃昏招,而对贤弟而言却是天赐良机也,如今北海兵马大半在贤弟手中,夺去北海,实乃易如反掌也,天既与之,若是不取,悔之晚矣?!”

“哼…”太史慈冷哼一声,只是握着佩剑的手却不由松了松。“你莫不是想让我做吕布那等背主之徒?”

注意到这一幕,那文士心中暗自窃喜,立刻再次鼓动如簧之舌。

不得不说,他的口舌到是很有些水平,各种引经据典,最后几乎快要把这种背主之事说的无比的伟光正,仿佛要是他不这么干,就是谁都对不起的样子。

太史慈的脸上也露出了几分犹豫来,似乎有些被说动的样子。

就在这时,帐外突然传来一声历喝。“何方狂徒,敢来此说我军中大将!”

就见周仓从外面快步走了进来,手里还拎着一把大刀,几乎是二话不说的劈向那文士。

周仓的刀何其的快,那文士几乎没有反应的时间。然而就在环刀就要将这文士人首两分时,就见一把佩剑从旁边递出,几乎可以说是恰到好处的架住了周仓的道。

剑身折射的镜像,正好倒映着文士那骇的惨白的脸。

无论往日里如何的自诩胆略惊人,最后碰到这种事情也是胆战心惊。然而这时的他早已不是此地的主角,看着架住自己的佩剑,周仓几乎是用又是震惊又是痛心的表情看向太史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见到的一切。

“子义,你居然!”

“元福,莫要着急动手,你且先听我一言…”瞥了眼旁边的文士,太史慈急声辩道。

然而这时周仓哪里还能听得进去太史慈的话,手里环刀已经劈砍过去。“逆贼,休要多言!”

打斗声传到外面,很快便引来了许多军士,只是看着营帐里面正打斗着的二人,这些军士却是面面相窥,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武安国也冲了进来,手中还舞着两个铁锤,却是不言不语的就攻向太史慈。这更让下面的军士们觉得有些无所适从,毕竟这里面不是领军的大将,就是军中的重将,根本不是他们能掺和进来的。

无论是周仓还是武安国,都是可以称得上是猛将的人物,就算两人的武艺要比太史慈逊色许多,但是两个人加在一块居然能堪堪与其战平。

这时那文士似乎也是回过神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八章 计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