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炼明>第二章 冷言众丑熙攘
的接过灯杆,迷惑的看着封晓。

封晓对罗鑫道:“你一手将灯杆平举,不可掌握,托起便成。”说完就这么看着罗鑫。

罗鑫依言施为,那灯杆一头有个琉璃灯罩,虽不甚大,却也有些分量,要想平托起来,罗鑫还是费了些皱着,左右平衡,终于找到重心,将灯杆平托于胸前。

封晓问道:“刚才如你所言,圣人教导执两用中,你为何不取正中,却将手靠近灯罩之处呢?”

说完不待罗鑫答话,转身又上了台子,开口对台下众人道:“我们托一灯杆,尚需权衡左右,平复轻重,处事之所也同此理。那灯杆横放,一头轻,一头重,单手托起,必须查其受力均衡之处,此处谓之重心。均衡之物重心在中间,非均之物,重心则在一侧。这是浅显至理。圣人之言用中,所指便是这重心,而非事物正中之处。家父处事,便是因势利导,找准了事物的重心,因此虽看似偏颇,其实正是圣人用中之意。”

封晓话音一落,信都旭等人轰然叫好,其声音之沸,可掀天盖。

那罗鑫托着灯杆,若有所思,他身旁另一人站了起来道:“先祖建明公乃军神临世,想来小公爷也必是家学渊博,在下有一军旅征战之问,望小公爷解答。”说完拱手为礼,等候封晓答复。

封晓却撇了撇嘴道:“今日此时,我与你一儒生在此讨论战阵之事,便是赢了你,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学那赵括之流罢了。我虽不才,却不肖为之。你如当真要问,他日咱二人可各提一哨人马,对峙疆场,到时你的问题自会有个分晓。”说完,嘴角露出一丝戏谑的笑容,接着道:“然我承袭无双大公爵位,兼领锦衣卫左提督之职,你如要与我对峙疆场,却不知你是要提兵造反谋逆呢,还是要背弃祖宗,投敌卖国呢?”

这话封晓说的可就诛心了,但是他自知自家事,虽然比别人多了六百年的学识积累,但这战争一道却非寻常之事。封晓所读过的兵书不过《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最多再加上一本《三国演义》的话本小说,可是此时在场众人不乏兵士大家,他那三两水倒出来,不过徒增笑尔。所以这个问题,封晓是万万不能让对方问出来的。

那人听闻封晓居然指摘他祸藏莫逆之心,不知是吓得还是气的,脸色苍白,用手指着封晓,颤抖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愤袖抖手,离席而去。

台上的封晓也不着急,接着等着别人提问,果然,见那人离开,又有一人起身问道:“封三生!好利的一张嘴,我且问你,前时听闻,你在长江之上论述侠之一字,多加赞叹,可不知,自古以来,侠以武犯禁之说吗?”

封晓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他,说道:“此一言出自《韩非子》五蠹之说,你怎不讲出前一句?”

那人听完,张口结舌,竟不知如何接下去了。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韩非在《五蠹》中将儒者列为国家蠹虫一类,认为儒者是国家的蛀虫,于国于民都没有用处,反而是家国****的根由。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偏颇,但是却也有他的道理。但是身为儒家学子的那位,居然用自己师门老对头法家的学说来攻击封晓,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一句话把自己都给坑里面了。

提问之人一脸羞愧,掩面而走,又引得学院一派响起一阵轰然之声。

此时封晓面带微笑,随意的站在台上,却显出一派大家风采,俯视之姿,仰长之态,皆从容淡定之形。

书院一派又一人被封晓说走,都面面相觑,半晌之后方有一人站了起来,开口问道:“封小公爷今日之言,他日定当传颂,封氏一脉可谓我大明基柱。在下有一问题,可否请小公爷代为解惑?”不等封晓接话,便自顾自的道:“天无目,何可视天下?天无足,何可行万里?天无首,何可知万物?天无口,何可言天道?还请小公爷教我。”说完又坐回人群之中,埋没于众生之间。

封晓心下感叹,本来以为开始便是这类问题,哪想到居然上来问的都是哲学问题。封晓虽然本科学的是文史了专业,但是研究生的课题却选择的是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结果就是书院一系自以为犀利的问题,却撞上了封晓的枪口。此时面对如此问题,封晓也不慌张,昨日晚间在书房之内,封晓便将今日可能遇到的问题都仔细分析了一遍,这道问题同样没有逃出封晓所料。

有了准备,封晓从容答道:“万物皆有灵性,无目可视,无足可行,无首可知,无口可言者甚众。为何独独要将天提出来问?”

封晓反问,却不见有人出来解答,看来那人问完,便算完成使命,就不打算再冒头了。

见无人解答,封晓却也不在意,接着说道:“鼹鼠无目,却可查视幽冥;蟒蛇无足,却可游走草莽;书本无首,却可尽知万理;战鼓无口,却可响彻云霄。天虽无目、无足、无首、无口,却为何不能可视、可行、可知、可言?”

又是一阵喝彩之声群起,封晓回身行礼致谢,倒似此处是专为他一人开的道场一般。

书院之人此时已满是灰心丧气之感,之前众人责难,居然成就了封晓之名,这和众人之想相去甚远。没办法,到了这个时候,更要有人站出来,只要有一个问题难住了封晓,便多少可以解决今日尴尬。

果然


状态提示:第二章 冷言众丑熙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