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我的探长生涯>第二十七章 买房
这一任的他都做的非常到位,平时的时候不管他在那里都会向谢晓淑知会一声,可以说他对谢晓淑这个女人抱有最大的信任。

永安戏院在早晨时段一如既往地冷清,舞台上依然是戏院的龙套们在排练戏曲,一板一眼之间足见其深厚的功底,不过与往日不同的是今天的舞台上却出现了一个小女孩的身影,赫然就是前天被他留在戏院的女孩之一二丫。

中国曲艺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氏族部落时代,大家都曾在影视剧中见过这样的场景,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一片宽阔的区域有一群人,赤身luǒ_tǐ披头散发地围着篝火边跳边转圈,并时不时发出奇怪的叫声,这便最原始形态的曲艺表演,主要是为了敬神或者祭祀,这种表演都是娱神而非娱人,直至夏朝,宫廷中出现了以滑稽取笑为主的表演内容,中国曲艺逐渐从娱神转为娱人。

在诸多曲艺形式中昆曲统治着上海乃至全国的曲艺界,至少同治之前是如此,乾隆年间有个叫艺人行会组织上海局机构,主演昆剧并经常作全国巡回演出,昆剧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到了嘉庆与道光年间,时任苏松太道李廷敬经常主持一些风雅活动,吸引了诸如王昙、舒位、余秋圃、钮树玉等一大批曲艺界的名人,李廷敬的幕府是曲艺人士聚会、谱剧、论诗、观戏的据点,不少上海伶班经常受邀前往演出昆剧。

昆剧不仅得到政府官员的大力支持,也吸引了许多富商巨贾,彼时,在商人圈子中资助戏班之风盛行,其中扬州的盐商是主力投资方,由他们投资的戏班是上海庙会戏、半公开会馆戏的常客。

世人常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白日红,在同治年间太平天国战火弥漫至江南大部分地区,唯独上海成为了可以避难的地区,于是各地曲艺人涌入上海,期间这些曲艺人为了生存,便在街口路边摆起了摊子,演绎拿手绝活以此糊口,加之战乱削弱了政府的控制力,原本被禁止演出的一些曲艺借机大肆传播,于是乎上海曲艺界不再由昆剧一曲独大。

没过多久,随着徽剧、山西梆子、绍兴乱弹、广东粤剧等不同的地方曲艺在上海竞相绽放,精明的商人们瞅准机会纷纷做起了茶楼戏院生意,一时间各式各样的茶楼戏院遍布大街小巷,租界内就有三十余家,仅新北门一带的简易戏棚不下十家,其中谢晓淑所继承的永安戏院就是这个时候成立的。

上海林立的戏院自然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曲艺人士,也造就了很多响彻中外的名角,其中在后世最著名的一位当属有四大名旦之称的梅兰芳。

梅兰芳出身于北京的京剧世家,其最早登台演出是在北京的喜连成戏班,不过他真正一炮而红的却是在上海,当时他以俊雅的扮相和新颖的唱腔赢得满堂彩,响彻中外,自此以后世人都知道中国有个京剧名角梅兰芳,由此可见上海曲艺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非同一般。

不过,这个时候的上海虽然民风相较于其他地方开放,但戏曲界依然遵从着女子不能登台演出的惯例,谢晓淑让二丫在台上练习唱腔可谓是开了女子登台的先河。


状态提示:第二十七章 买房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