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新安郡王见闻录>第二百零一章 逐一安排
长辈的全心信任。由始至终,他其实甚么也不曾做过,只是对堂弟李璟诚心相待,偶尔教导,尽一尽堂兄的职责罢了。 然而,对于李衡来说,这位侄儿做得已经足够多了。许是他在均州长大的缘故,许是他与长兄李欣之间亦是情谊深厚之故,许是他在先帝身边待了一段时日深受感染——他并不像许多皇室以及勋贵世族那般利益至上,轻视血脉亲情。这样的品性已经是极为难得,他又何妨放纵自己一回,将信任彻底交托出去呢? 李徽告辞离开之后,越王妃王氏便端着参汤来到了书房。在李衡慢饮参汤的时候,她忍不住道:“二郎,咱们五郎(李璟)的正日子也该定下来了。先前我让人去寺观中占卜了好几个吉日,你觉得哪个好些?” “再等一两个月罢。”李衡淡淡地道,“待到仲秋的时候,再挑选日子也不迟。”若是果然能以姚家来撼动安兴长公主,想必那时候也已经分出胜负了。虽然宗室中仍有对越王府怀着杀心者,但安兴长公主倒下便如同杀鸡儆猴,也该唬得他们安分一些了。 半个月后,王子献已经查出了这些年姚家的所有遭遇,也寻得了他们的蛛丝马迹,但却始终未能找见人影。时间终究是太短了,派去岭南的部曲眼下大概还在跟着何家的商队走在驿道上,尚未到达岭南之地。至于姚御医究竟是死是活,还在不在岭南,亦是不得而知。 李徽想起李衡的告诫,并没有犹疑,立即动用了阴阳双鱼佩,果然便寻得了一位“姚家的幼子”。此人不过十来岁,与姚家幼子的年纪、长相均极为相近,且对姚家之事了若指掌。加之王子献查出的那些事,足可以假乱真了。毕竟,当年姚家出事的时候,这位幼子不过六七岁。如今长成了十二三岁的少年郎,与以前大不相同。便是姚家还有旁的亲戚出来指认,也很难辨认出真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就在长宁公主打算禀告圣人姚家之事的时候,宫中竟然连连传出了好消息。杨美人杨八娘,袁才人袁妩娘,居然一前一后都诊出了喜脉。且不提杨贤妃如何失手打碎了茶盏,袁淑妃又是如何笑逐颜开,杜皇后听闻尚药局侍御医禀报之后,立即便含着喜意将此事告知了圣人。 圣人难掩笑意,轻抚短髭:“梓童,明年待皇子出生,你便挑一个聪慧些的养在膝下罢。”杨美人与袁才人都那般年轻,哪里知道怎么教导好孩子?在他看来,整座太极宫中,也唯有杜皇后将孩子教得最好。 闻言,杜皇后微微蹙起眉,显得越发柔美:“……五郎,方才杨美人与袁才人特地过来问安的时候,脸上都带着那般满足的笑意……身为人母,妾实在有些不忍心夺去她们的孩儿……” 圣人摇了摇首,握住她的柔夷:“她们尚且年轻,日后何愁没有别的孩儿?” 杜皇后垂下眼:“想抚养孩儿的,也并非只有妾一人。五郎若是厚此薄彼……妾心里也过意不去。” 她虽然并未直言,却也暗示得足够明显了。圣人也猛然间想了起来:“倒是朕疏忽了,淑妃之所以将侄女接入宫中,为的便是她腹中的孩儿。若是梓童得了孩子,淑妃心底恐怕会不满。而贤妃,应该恨不得杨美人这个孩子养不住。也罢,袁才人的孩儿就算了,杨美人若是生了个皇子,便交给你来抚养。” “……杨美人是弘农郡公府之女……”杜皇后又道,“他们也不会将好端端的外孙拱手让给妾。”弘农郡公府千盼万盼的便是一位自家女儿生出的皇子,若是知道这个消息,如何可能甘心?便是她想抚养一个庶子,日后给他嫡子的名分,也绝不想养带着杨家血脉的孩子。原因无他,有杨家在,变数实在是太多了,极有可能对她的两个女儿不利。 圣人似笑非笑:“朕的皇子,自当由朕来做主,杨家焉敢置喙?”正好,他也觉得杨士敬与杨谦广为邀名,举止越来越不妥当。若不是杨谦尚不成气候,他如何可能容得下他们怀着不轨的心思?不妨就拿此事试一试杨家,也探一探杨美人的底,可谓是一箭三雕之计了。 “倒是妾想岔了。”杜皇后微笑起来,“宫里许久不曾听见婴儿哭啼的声音了,妾真恨不得立刻就到瓜熟蒂落的日子呢。”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一章 逐一安排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