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说谎的少年>同人写作方法&技巧

这是我从贴吧复制过来的→_→转自大逃杀吧,作者cain

一、准备阶段pat.1什么是世界名曲,不等于自己也能写出曲子来。看过很多画作,不等于自己也能画出来。同理,看过很多人,也不等于下笔就能写出来——也许有人能谱出曲子、画出画、写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是办不到的,可能还会为此感到非常郁闷:脑子里的故事明明很精彩,可为什么写出来再读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了呢?就像脑子里明明有个正圆,画出来却变成了椭圆一样。任何事情都是有方法和技巧的,不会像它看上去那么简单,当然如果理解了的话其实也很简单,下面就来讲讲是咋回事,先举个栗子:小明去糕点店买月饼,很顺利地买到,回家的路上觉得肚子饿,于是打开先吃了一个,最后回家把月饼交给妈妈,一切正常——此乃生活。活有啥区别呢?请往下看:小明去糕点店买月饼,很顺利地买到,回家的路上觉得肚子饿,于是打开想先吃一个,然而小盒子里除了月饼和防腐剂以外还有一个深色塑料小包,里面装着的似乎是毒品。这个时候糕点店的老板追了出来,小明拔腿就跑,打算甩掉他,然后回家报警——此乃为出现了“矛盾”。当然,只是举个栗子,也可以是小明发现老板娘跟自己老爸有不正常关系、同学因贫穷在那里打工,乃至发现通往异世界的通道,都可以,这些“矛盾”、“冲突”……总之,这个能够将主人公从他过去的生活转移至另一种状态的“东西”,就是髓,没有它,难被称之为是为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只是个人观点……)。这个“东西”可以是因为运气偶然碰到,也可以是主人公的自主选择追求,一旦这个“东西”出现,故事就开始了。什么时候结束呢?当这个“东西”完全从主人公的生活里消失,或者主人公死亡的时候。

除此之外,还有“情节”和“人物”。只要搞定这三样东西,就可以写出一篇死戳恕Pat.2故事情节只有一个主要矛盾当然是不够的,在主要矛盾从出现到消失中间,还需要制造无数个小矛盾,使故事丰满起来,最好能够跌宕起伏,曲折离奇、出人意料。简单说,就是尽量不要让人物们如愿,在如愿前,给他们制造一点麻烦。比如同学a想找到同学b,第一次认错了人,差点受伤,之后才找到(小麻烦级别),或者遇到了杀人如麻的同学c,直接领便当(**烦,愿望无法实现),诸如此类。还有另外一种,类似“绝地反击”,就是明确告诉读者某个人物的愿望,但不告诉读者他的各项能力究竟如何(或者说出来,但要给读者一种“这个好像没用”的印象,比如七原和典子的善良),使他看上去不可能满足自己的愿望,但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他人的帮助,或者碰运气,最终达成了愿望,出乎读者的预料,也是一种使故事情节变得精彩的方法。(反过来也可以,本来很容易达成的目标因为疏忽或者倒霉而没有达成,即“功亏一篑”,经常用于反派角色)除了这两种比较基本、常见的以外,还有其他制造矛盾的方法,大家可以自行创造,不过千变万变,基本的基本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尽量不要让故事发展与读者的预测完全吻合

pat.3人物如果把情节比作缝衣服的线,那么人物就是缝衣服的布。人物与情节还有系就不多废话了,大家心里都明白(喂这就是句废话,再说你第一行写的那是啥……),这里只说人物本身。种艺术形式,艺术就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人物和情节都需要在写实的基础上略加夸张和虚构——注意是略加,如果夸张虚构过度就会失去真实感。也不能一点都没有,毕竟动漫、电影那样的画面,人物只能靠文字描述来体现,如果没办法让读者记住和了解的话,就会变为路人(没错,用来被遗忘的)。想要让读者完完全全地了解一个人物,有种他的确存在于现实的感觉,是非常困难的,写作实力和故事篇幅缺一不可,通常只有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大长篇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就用不着追求这个了(合着全是白说的……),我们要追求的是人物的“脸谱化”。脸谱的作用是让观众一眼就可以辨别出这个人是好是坏,是奸是忠。“脸谱化”也一样,是为了让读者通过某几种突出的特质,来记住和了解一个人物。作者要做的,就是使人物(非龙套)有足够突出的特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可以赋予人物很多种特质,使人物尽量真实,但是最突出的特质应该保持在三个左右,不超过五个。如果用五个形容词依然不能完全、准确地描述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就算是塑造失败了。此外,在人物比较多的情况下,应该拣选几个重点描写,其他的当做陪衬,在其他的则是龙套,就像绘画中的主体物、陪衬物和背景一样,每个人物都着重描写的效果,等同于每个人物都简略描写,正如在课文里划重点,全划跟不划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如何决定主要角色、陪衬角色和龙套呢?主角必定是直接参与故事“主要矛盾”的人物,如果所有人物都参与了“主要矛盾”(如br里的学生,每个人都可能获胜),就要思考一下你写的故事想表现什么——本性善良?人心不古?还是弱肉强食?你的主角必须为这个而服务,如果他本人、他的行为体现不了这个主题,那么他就不适合当主角。决定了主角,为主角服务的配角就比较简单了。


状态提示:同人写作方法&技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