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南宋第一神仙>第七十九章 远航与孩子
吗?

船缓缓驶离了港口,在那些船员的家属的道别声慢慢消失于天际。赵峥想象着他们两年过后回来面对一个巨变的祖国会是怎样的表情。

——

赵峥与陈保道别后,陪着赵昀去了一趟慈幼局,由于赵峥将自己一些著作的版权收益比如航海王,海国杂谈等也放进了慈幼局,使得慈幼局的财政进一步改善,每月都有近五万贯的收入,临安府已经设立了六个慈幼局,收养了将近五千名孤儿弃婴,临安城内基本上很少看见乞讨的小孩了。

赵峥今天来的慈幼局是第一家建成的,也是最大的一家,门口种着一颗巨大的银杏树,上面挂满了祈福的红绳,是附近民家主动为天子祈的福。

用自己劳动的钱养活子民,古来圣君也不过如此。更让这些民众觉得那位高于九天之上的天子与臣民的心贴近了一分。

赵昀每次看到这挂满红绳的树,心中就是一阵暖流,无论多少次,他都能从中收获感动与能量,意气风发的走进了慈幼局。

慈幼局里知道赵峥与赵昀身份的不多,除了主事的宫音姑娘外,只有几个主管知道,宫音姑娘自从主持了慈幼局后恢复原本的姓名,童小夏。都重新做人怎么还能用过去的姓名呢?只是她虽然重新做人了,这勾人的本事却好像丢了。

“赵大哥,赵三哥,您来了。”童小夏看见赵昀便直勾勾的盯着他,说不出的媚态。赵昀大概是新兴劲过了,对童小夏的媚态越来越淡然。

“哦。”赵昀随意的答了一句话。

“孩子们的功课怎么样了?”慈幼局可不单单是管吃管住,还请来了十几个教书先生教他们读书写字。

课堂是对外开放的,临安城普通人家的孩子想听也能进来旁听。教书先生除了教认字之外还教授一些儒家的经典,当然还有新道学,不过主讲的就是白云道观过来的道士了,赵峥怎么可能放弃这么好的推广机会。

除此之外白云道观或者玻璃作坊会特意派人来对其中有兴趣,资质高的孩子传授他们炼器之道。

所谓炼器自然就是木匠,铁匠之类,换了个名字一下子就让人觉得高大上了。

慈幼局才开始半年,大部分的孩子都还处于识字阶段,所以高深的学问他们也学不来,现在只是将框架拉好。

来学习炼器之道都是十二岁以上的孩子,白云道观规定满十四岁之后,必须离开慈幼局,在他们看来学习炼器之道也算多了一门营生的手段。

这个慈幼局有一千二百多名孩子,每百人为一个班,早上读书写字,下午就得劳动了,毕竟慈幼局只是慈善机构,可不是养少爷的地方。

年纪大一点的男生就去玻璃作坊做学徒,女生就织布。至于其他除了五岁以下,通通需要打扫房间,洗衣服,照看年纪小的,总之不能让每一个闲着,要让他们明白自己创造价值的乐趣。

今天是旬末,上完这最后一节课后,就要放两天假了,所以课堂上调皮的孩子开始躁动了,不停的往外偷看,发现了赵昀和赵峥的身影后,便开始窃窃私语,喜笑颜开。

无他,赵峥每次陪赵昀来后都会给孩子们发放一些零食,而且当天的伙食也比寻常要好一些。

随着教书先生的下课声响起,那些孩童纷纷围到赵昀身边,叽叽喳喳的吵到:“赵大哥,赵大哥我要糖,我要糖!”

赵昀在此刻的脾气出奇的好,眉开眼笑的说道:“都有,都有!”正要叫人把糖拿过来的时候,教书先生严厉的声音响起:“不知礼数,不成体统。每人站好了!”

孩童纷纷站好,老老实实的伸出手,眼睛却巴巴看着赵昀,希望他能向教书先生求情。

赵昀耸肩表示爱莫能助,随着教书先生的戒尺一板板落下,那些孩子故作哀嚎,等着先生一顿训诫,看着先生的背影走远后,才放下心来。

然后鄙夷的看着赵昀,谴责他不仗义。

童小夏在一旁看见孩子们这幅眼神,虽然不至于害怕赵昀会恼怒,但是这个围必须替他解:“你们这群小没良心的,敢拿这个眼神看着赵大哥,还要不要吃糖?”

但那群孩子却不领情,大概是被赵昀惯得,知道赵昀自己会服软,果然赵昀立马笑道:“今天你们每人两块糖!”

(年末需要做工作总结已经年终盘点,所以之前的更新有些不稳定,抱歉)


状态提示:第七十九章 远航与孩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