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中华古代名人录>名媛篇之勾践妻毛嫱

毛嫱是春秋时期绝色美女,是“沉鱼”的原始形象。

1简介

毛嫱是春秋时期越国绝色美女,与西施时代相当,相传为越王勾践的爱姬。最初人们对她的称道远远超过西施。她应该是“沉鱼”的原始形象,美的化身。

后来唐朝诗人宋之问有诗云:“鸟惊入松萝,鱼畏沉荷花。”此后世人便以“沉鱼落雁”形容女子之貌美。“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也成为古典小说中形容女子美貌的套语。故原始的“沉鱼”和“落雁”应该是指“毛嫱”和“丽姬”,而并不是“西施”和“王昭君”。当然,《庄子·齐物论》中也提到了西施,说“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大意是丑陋的女人与美貌的西施,还有其他稀奇古怪的事物,从道的角度看是不分彼此的。还在《庄子·天运》中讲了“东施效颦”的故事。

再看后人对美女的赞颂中,凡同时出现毛嫱、西施的,大都是毛嫱居前、西施断后。《韩非子·显学》说:“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管子·小称》中有“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气于面,不能以为可好。”《淮南子》则说“今夫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但《淮南子》中也有把西施放前面的,说“西施毛嫱,状貌不可同,世称其好美均也。”东汉边让《章华赋》:“携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嫔之素肘。”

2区别西施

西施的美是病态美,较符合当时吴王夫差的审美观(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在夫差这种王的眼中,或许西施的娇柔乖顺,从不反抗能激起男性本能的爱护),而毛嫱则是一种素雅美,婉淡清新,带着大家族女儿的优雅温柔,隐隐之中带着疏离。

人都有两面:淮南王刘安学富五车、颇具文采,平素好读书鼓琴、广置宾客;而在政治上,此人又老谋深算、野心勃勃,绞尽脑汁要把汉武帝刘彻拉下皇帝的宝座,自己取而代之。自然对毛嫱、西施在不同时刻有不同评价。(《淮南子》:“今夫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西施毛嫱,状貌不可同,世称其好美均也。”)

《韩非子·显学》的作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自然是不太认同西施的娇弱,将毛嫱放在前面。(“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但因为西施和毛嫱结局不同,比西施较美的毛嫱,与丽姬一样,沉没在苍茫的历史之海中。可见毛嫱一直居西施之前。后来由于开篇所说的特殊背景,毛嫱逐渐不为人知,西施则在世人的一片惋惜与同情声中成为美的象征,并位列古典“四大美女”之首。

3史料记载

《韩非子》有云:“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管子·小称》中有曰“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可见毛嫱一直居西施之前。后毛嫱逐渐不为人知,西施则成为美的象征。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后世以“沉鱼落雁”形容女子貌美。后来西汉王昭君偏名亦为嫱。不知是史者附丽,还是真有其事,总之“落雁”之名因之属昭君矣。而春秋之毛嫱,更不为人知了!

4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

出自《淮南子·齐俗训》

大意:

西施、毛嫱(qiáng墙):均为古代美人。配:配偶。家:成家。这两句大意是:一定要等待着选择西施、毛嫱那样的美女作自己的配偶,那么就终身不能成家了。人人都希望找容貌美丽的姑娘作自己的妻子,但限于主客观条件,能找到如西施、毛嫱那样美丽的妻子的机遇又是很小很小的,如果非此不娶,自然就终身不能成家了。所以,正确的作法应该是持现实的态度,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选择最佳的配偶。娶妻如此,任贤选才亦是如此。《淮南子·齐俗训》云:“夫待騕袤、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车,~,然非待古之英俊而人自足者,因所有而并用之。”任贤而一时又选不到“古之英俊”那样的人才,就从自己所有的人士中择而用之,同样可以自足。这两句可用以说明娶妻要持现实的态度,也可以此作比,说明任用人才也要持现实的态度。


状态提示:名媛篇之勾践妻毛嫱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