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仙侠修真>山沟中的军阀>第三一零章 欢乐的德意日与纠结的英美苏
再遭重创。

英国能够在一战结束后恢复实力,其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功不可没。英国原打算让自己的殖民地,特别是印度这些位于亚洲的殖民地加大对英国的输血量。结果,这些“血”还没到英国手里,日本就先将东南亚拿下了。这就相当于将英国“用来救命的血”给断了。你说英国能不急吗?能不恨吗?

偏偏英国还一点办法都没有。

现在的英国想的是怎么保住印度和澳大利亚。

印度就不说了,对英国来说印度实在是太重要了。澳大利亚也很重要,是英国保卫东南亚殖民地侧翼的强援。

现在一个强援存在失去的可能/性,剩下的另一个只要不出意外也会失去。

英国可不想这样,于是只好向美国求援。

在珍珠港吃了大亏的美国肯定想从日本身上找回失去的场子。可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失去了太多主力舰了,就算从还未受损的大西洋舰队调军舰到太平洋,那也是需要时间的。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工业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美国正依靠其工业实力重建海军。可无论怎样快,海军的建设速度还是赶不上日本人那猛烈地进攻速度。要是这样下去,整个太平洋地区迟早落入日本之手。这是美国所不能容忍的。

美国原本是打算在日本海军身上找回场子的,毕竟是日本海军让美国遭受了耻辱,但现在能够日本陆军身上找回场子也算是一种补偿。因此在英国和澳大利亚求援的第一时间,美国就派出了援军。为了保障这批援军的安全,美国特意安排了大西洋舰队舰只随在新奥尔良起航的船队一起行动。

美国不是不想派太平洋舰队的舰只,而是为了以防万一。万一日本海军驻扎在珍珠港的主力舰队出动去打击这支满载有美国派遣到澳大利亚援军的船队,美国还不担心死啊。这样的话,倒不如让船队在加勒比海起航,随后由大西洋舰队的战舰护航。甚至为了保护船队安全,美国都没让这支船队走更能缩短路程的巴拿马运河;而是选择从南美洲东海岸线南下,经过麦哲伦海峡最终到达澳大利亚。还别说,美国这样做还真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至少一直监视着巴拿马运河的日本间谍就没发现这支船队。

其实日本间谍真的是尽力了。日美开战后,身在美国的日本人就被美国关进了监狱里,只有那些假装成中国人等其他黄/色/人种的日本间谍成功逃脱。但是他们紧盯着的是美国的西海岸地区,也就是美国太平洋沿岸地区;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他们根本就没盯着。这不漏掉才有鬼了。

就这样,负责支援澳大利亚的二十万美国大兵顺利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澳大利亚。

这次前往澳大利亚的美国大兵可以说是一支多兵种合成部队,步兵、装甲兵、炮兵、运输兵,这些陆军的地面部队有;美国陆军航空兵的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运输机部队也有。这些部队的任务是帮助澳大利亚军队守住澳大利亚。

美国当然知道只凭着二十万大兵是挡不住日本人的,因此美国还是会继续派遣数量更多的援军、武器装备、物资。

现在已经是自顾不暇的英国,哪儿还顾得上美军在澳大利亚的所做所为呀。

现在的英国可是将日本很大骨子里了。

当年要是没有英国的帮助,日本怎么可能打败清政府,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从而成为东亚强国。

当年要是没有英国的帮助,日本怎么可能打败比其自身实力强大得多的沙俄,从而成为太平洋海上霸权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要不是一战期间,英国大量向日本下了大量订单,日本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还清了欠英国等国的外债。以致于有实力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可是现在日本已经忘记了英国对日本曾经的恩情,反而对英国刀剑相向。英国已经打算在一定要让日本尝到大英帝国的怒火。

与英美一样,苏联也很郁闷。

本来朱加什维利认为在装备了大量的新式武器装备后,苏军能够一扫主力部队不在国内的德国和本身战斗力就不强的德国盟友。可是苏军只是进入德国及其盟友国境线后不久就停止了前进。

因为德国及其盟友们以极大的牺牲将如狼似虎的苏军死死挡住了。

接下来苏军和德军打成了胶着战,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

可是德国的援军来得实在是太快了点,弄得苏军不得不退守。

紧接着德国及其盟友发动了全面反攻,顿时将苏军打得再次退守,同时也损失惨重。

这下子轮到朱加什维利愤怒了。以前认为十拿九稳的事情,现在却出了这么大的偏差,这搁谁身上谁也受不了啊。不发怒才怪。

愤怒的朱加什维利一连对苏德前线的苏军指挥官下了躲到命令,反正意思就一个――“你要是不能将德国人打回去,你就坐冷板凳吧。”

现在苏德前线的苏军最高指挥官为谢苗?康斯坦丁洛维奇?铁木辛哥。他在苏联成立时就被授予了苏联元帅军衔,是苏联最初的五个元帅之一。同时他也紧跟着朱加什维利,因此在大/清/洗中,铁木辛哥幸免于难。考虑到对的作战的重要/性,朱加什维利就将铁木辛哥拍到了前线。

战前铁木辛哥和朱加什维利一样自信满满,可真的打起来了才发现,事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德国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与之前设想的完全不一


状态提示:第三一零章 欢乐的德意日与纠结的英美苏--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