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玄幻奇幻>定秦曲>第一七九章
谷相连。这里有4条谷脊像扇子一样散布在普鲁特河到洼地之间的空间里,中间的一道谷脊穿过特拉扬土城并继续向南延伸长达4俄里左右。

从各个方面看土军的新阵地都是占有优越性的:土军可以掌握制高点;山脊之间的低洼地带可以方便地调动骑兵进攻南方的俄军、甚至俄军的后方--如果俄军企图从此处进攻土军的营房。但是当鲁缅采夫看到了这一情况后,他立即觉察出了土军新阵地的致命的弱点:即土军以优势兵力驻扎在如此窄小的地区,各部队之间的被山脊切割,此正是俄军翘首期盼的各个歼灭的绝佳时机,更何况土军左翼达到了近乎无人防守的状态。据说他曾于当时放言说:“如果土耳其人敢在这里支上一顶帐篷,我今天夜里就去进攻。“

当然,土耳其的总帅也并非对自己新阵地的弱势毫无察觉,宰相哈利勒?巴夏打算用人造工事来弥补左翼的空缺。当天夜里,土军就挖了4道战壕,于前还挖了5个大土坑,但侧翼修建工事的计划却因为俄军的主动进攻而未能完全实现。

鲁缅采夫制定了作战计划,其计划非常简单,主攻思想非常明确:决定战斗进程的是主力部队在主要方向上的打击,其余的行动起辅助作用;主力进攻方向指向土军左翼,部署鲍尔的先遣队、普列缅尼科夫和奥里茨的师;普列宁的先头部队和布柳斯的师则在同时攻击土军右翼,并在必要之时,支援左翼进攻;萨尔特科夫和多尔戈鲁科夫指挥的重骑兵和梅利西诺指挥的炮兵旅组成预备队。以较为偏激的说法而言,在鲁缅采夫指挥下的2.7万人中,用于攻击土军左翼的部队就达到了1.9至2万人,占全军兵力的2/3以上。

7月21日夜里两点,俄军分成5个部分从格列恰尼兵营出发向土军展开攻势。每个战斗群编为一个师方阵。骑兵配置在各方阵之间和方阵之后,所有方阵都受领了战斗任务和独立行动方向--当然这种疏开战斗队形,是有利于其击退土军骑兵的反冲击的。接着俄军开始登上通往敌营的山脊,于5时左右靠近特拉扬土城,在编好战斗序列后立刻向敌军发起攻击。土军以密集的和炮火给予还击。

]布柳斯与普列宁的军队一度退却了欲进行反冲锋的土耳其骑兵,但土军依仗工事的猛烈火力的掩护,以一支强有力的骑兵迂回俄军侧翼,并包围了布柳斯与普列宁的方阵。与此同时,进入特拉扬土城的土军以之为掩体,用射击与人数上的优势包围了奥里茨的方阵。

此时的形势对于俄军而言是非常不利的。鲁缅采夫果断调集了预备队,从洼地入口处向土军发动攻击。另外,鲁缅采夫还下令炮兵向这个方向移动,准备集中火力炮击土耳其骑兵。

土军骑兵的数次冲击(清晨6至8时左右)对于布柳斯与普列宁的部队而言是具有很大威胁的。为了更好地组织起防线,炮兵被编入了步兵方阵里,其侧面与背后都有步兵的掩护--换而言之,他们组成了一个个营级的小方阵。俄军成功地击退了土军的突击,肃清了突入布柳斯方阵后方的土军骑兵后,抵近土军兵营。到早晨8点左右,俄军主力和此前被隔断了的布柳斯、普列宁和奥里茨师之间的得到了恢复,俄军转入进攻。

鲍尔的部队首先向土耳其军队左翼靠近;接着来到的是普列缅尼科夫的方阵。当此方阵加快推进速度,登上靠近一个工事的高地时,遭到一支土耳其精兵(按:此部土军据说兵力在万名以上)的伏击。普列缅尼科夫的方阵的正面很快遭到了突破,土军进入了方阵内部,,致使俄军陷入混乱。方阵先头部队开始退却,俄军费了很大的劲才打退了大群敌人的冲击。据说鲁缅采夫看到这一情况后,对身边的布牢恩什维伊斯基王子说:“现在就看我们的啦!“

接着鲁缅采夫走到一个士兵面前从地上拣起一支高声喊道:“士兵们,你们看见了,炮弹弹没有解决问题,再不用打了,拿出勇气来,去和敌人拼刺刀!“

西方军事思想中常常把军队的精神,即勇气列为获胜的条件之一,想来这段话亦可为这种理论的印证,但同时也显现出了俄军当时后勤补给的不足。之后,他将梅利西诺的炮兵和奥里茨师预备队的第1掷弹兵团投入战斗。就在派到前面去的格列那结尔1团在旅长奥泽罗夫指挥下打退了土军精兵的攻击的同时,鲁缅采夫将残部和预备队重新变成一个方阵,并率领他们去同土军肉搏。

与此同时,鲍尔部队的沃伦佐夫格列那结尔营好不容易穿过洼地冲着土军防护极差的左翼纵深开火,策应了普列缅尼科夫和奥里茨的行动。鲍尔的其余部队跟着沃伦佐夫营前进。而布柳斯也向土耳其人右翼展开攻击,至于成功渗入敌人后方的列普宁也以猛烈炮火开始轰击敌方。普列缅尼科夫方面则重建士气,连同后援部队很快击退了土耳其帝国精兵的反冲击,并将土军赶回出发地点。之后,俄军对土军筑垒兵营发起总攻击。

战斗从凌晨5点持续到了9点半。军队的疲劳度都达到了极限,土耳其军队遭到巨大损失。正面和后方均被俄军突破,在为俄军留下了营房连同140门完好的大炮后,沿着卡古尔河河谷向多瑙河方向撤退。

俄军步兵追赶土军达4俄里之久。而克里木鞑靼人的军队在土军溃逃之后无心恋战,向阿克尔曼退去。

土军在此役中损失极大,但在撤退中则遭受了更大的损


状态提示:第一七九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