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玄幻奇幻>定秦曲>第一七五章
,这种制度有个好处就是可以聚集起一支庞大的军队,奥斯曼后来最多拥有12万西帕希骑兵,但是也有很多缺点,一是装备不足,二是在战斗中的战斗力极不稳定,说到底就是乌合之众。

而且还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大汗和苏丹们常常会发现自己无兵可用,因为一旦部队解散再次征召的时间会很长,遇到突发情况苏丹们常常束手无策,甚至被小规模的敌人直捣腹心,例如突厥的第一次败亡就是类似的情况,当时李靖以三千孤军深入直捣汗庭,突厥可汗来不及收拢自己分散的部队只能仓皇逃跑。后来复兴的东突厥可汗也是在遭到乌古思的突袭时措手不及被俘虏的。

另外这些封建骑兵面对新的敌人表现也差强人意,奥斯曼新的目标是巴尔干和君士坦丁堡,在巴尔干的山地和君堡的城墙面前,步兵的作用远远大于骑兵,尤其是当你的军队大部分都是一群乌合的时候,一支精锐的意志坚定的核心力量会大大提高未来胜利的可能性。

为此,乌尔汗和阿莱丁商议建立一支时刻可以出击的军队,这支军队应该能够定期领到薪饷,而不是象以前的游牧兵那样靠抄掠为生。

这就是土耳其的军户,安纳托利亚军团,士兵们都是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农民,他们为苏丹服兵役,苏丹免去他们的赋税,但是这支军队也存在一个问题,突厥阿拉伯式部族国家内部往往部族间甚至是家族间矛盾重重、各行其是,所以往往同族相残,所以很快各军团长官的傲慢让乌尔汗很烦恼。他需要一个控制这支军队的措施,为此他与阿莱丁商议建立耶尼切里近卫军。

从异族中挑选卫兵或战士似乎是中近东突厥阿拉伯各部族的传统习惯,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对外战争中掠获了大量的奴隶,而突厥人出于游牧的传统以及封建制度的现实又不会把它们大量用于农牧业生产。

在这一个情况下,只好把其中的一部分转换成士兵加强自己的军事机器。二是在部族间甚至是家族间矛盾重重的情况下这些没有部族归属也没有家族势力的外族奴隶更可靠,使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所以乌尔汗从被占领的巴尔干地区的基督徒中选择了一千名男孩,次年又选了一千名,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编成了耶尼切亚近卫军。这个做法在奥斯曼帝国延续了数百年,一直到1648年穆拉德四世才停止。穆拉德的这个决定我们将看到是愚蠢和致命的。

而这可以说是土耳其新军的发展渊源。

……

在之后,土耳其只不过是刚从旭列兀蒙古汗国的阴影下走出的诸多小亚细亚突厥异密国之一,但是凭借几代英明君主的领导和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努力,奥斯曼逐渐崛起在西亚。要知道他们可是经历过帖木尔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刚刚威震欧洲的雷神巴塞耶特也被帖木尔侮辱的关入了铁笼。

而土耳其新军的第一次经典战役,就是著名的君士坦丁堡陷落战役。

在围攻君士坦丁堡初期,虽然土耳其士兵很英勇,但是在吉斯提尼的指挥下,君士坦丁堡的守军仍然打退了土耳其人的进攻,在海上罗塔拉斯大公也击退了土耳其海军的进攻。苏丹被气的发疯,他甚至打算用投石机把死尸扔到城里去,以造成瘟疫,不过被手下劝住了,否则恐怕黑死病会早流行几年。攻城失败两天后,一支小型的热那亚舰队冲破了土耳其海军的封锁进入了君士坦丁堡,这点援助令守军的是其更加高昂,这一次苏丹的怒火彻底地发作了,他虽然没有真正处死那个玩忽职守的海军将领,却也将他痛打了一顿。正面的强攻已经很难奏效了,于是莫罕莫德开始想其他的办法进行战争。

这个时候,那个热那亚人的建议被苏丹接受了,后面的事大家都很清楚了,著名的陆地行船。

战争持续到5月29日,凌晨一点半的时候,最后的时刻来临了,双方在莱卡斯河谷进行最后的决战,这里位于两道城墙之间的空场上,君士坦丁皇帝亲临进行指挥,虽然他很勇敢,冷静的下达各种命令,以期望阻止敌人的进攻,但注定会失败。苏丹仍然以杂牌民兵为前锋,第二线是安托里亚的民兵阿纳多利亚军团万余人,最后才是精锐的新军,这种布置就是为了使君士坦丁的守卫者们不得不在大量消耗之后面对强悍的常备军和近卫军,常备军和近卫军还承担督战队的职责,凡是后退的士兵都将被处以死刑,第一线的杂牌部队不得不拼死战斗,以避免被自己的人杀死。在最后,大量损失使第一线已经失去了战斗力,苏丹以第二线的安纳托利亚民兵进行攻击。

吉斯提尼率领着自己的装甲步兵连续几次击退敌人的疯狂进攻,他们在空场的战线上没有后退的选择。皇帝此时也在另一战线上拼死的战斗着,只是一切的可能取决于吉斯提尼的顽抗。现在,一万名新军投入战斗了,他们的战斗力是惊人的,他们的视死如归是所有的君士坦丁的守卫者所无法抵抗的。但是,吉斯提尼还是在进行着最后的战斗,他要为这个欧洲的古老首都争取到胜利的希望。

但是,一件突然发生的事情引起了全城的崩溃。在激烈的战斗过程中,一支新军的小队意外的找到一座名为竞技场门的小门,这里居然是不设防的。于是,天平逆转了,一批近卫军通过这里进入了空场君士坦丁守卫者主阵地的后方,布柴尔德兄弟迅速率领部队填补了缺口


状态提示:第一七五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