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玄幻奇幻>定秦曲>第一三五章
殷八师派虢公长父征讨,未能取胜。多亏大臣武公派属下禹调动兵车百辆、甲士二百、徒兵千人参与作战,最终击退联军,俘获鄂侯,灭亡鄂国。周厉王随后又与虢公长父亲自率兵征讨淮夷至角、津、桐、遹,终于平定了这次叛乱。战后淮夷震慑于周朝的武力,稍加臣服。

前823年(周宣王五年),周宣王命尹吉甫向淮夷征收布帛、财宝、粮食及力役,并且颁布法令,规定淮夷在经商时,不得扰乱当地的治安和市场秩序。后因淮夷停止纳贡以及再次反叛,周宣王命召穆公率军征讨。

据《师寰簋铭文》记载,此战师寰作为随军将领统帅齐、杞、莱等**队,消灭了淮夷的冉、翼、铃、达四位首领,获得俘虏、牲畜及财物,取得战功。此战过后,淮夷彻底臣服于西周。

徐国在西周时期是东夷的强国,后在周朝的连续打击下,徐国的一些部族南迁至淮水流域,逐渐发展成淮夷中最强的一支力量。周宣王在位时,命卿士南仲和太师皇父在太祖庙整顿周六师,然后亲率大军与太师皇父、司马程伯休父前往征讨。大军沿淮水东行,经过激烈战斗,周军击败徐国。徐国臣服后,四周各方国、部族皆臣服于周。前810年,南仲派驹父、高父前往淮夷,各方国、部族都奉命迎接来使,进献财物。

当其时的楚国又称荆蛮,虽然被周天子封为子爵,但楚国极少承担周王室的职贡义务,加之周天子抑制楚国发展的政策、对于楚国国君的歧视以及楚国君主僭越称王,因而楚国屡次招致周王室的讨伐。

前823年(周宣王五年)八月,周宣王时期以元老重臣方叔为将,率兵车三千进攻楚国,大获全胜。

据推算,周宣王此次伐楚动用军队多达三万六千人。晋穆侯墓所出土的楚公逆编钟,应在此战作为战利品被周宣王获得后转赠与晋穆侯。经过以上一系列战争,西周的疆域以及国家声望得到大幅扩大。

可以说,在周宣王励精图治数年的时间后,周王室的实力已经可以达到多线作战的地步。

在公元前823年,周宣王就进行了对犬戎以及楚国的两线作战,其中方叔麾下的大军就应该不少于三万人,而另外的六千人很有可能就是诸侯组成的偏师部队。

只不过在周宣王后期,到周幽王之时,周王室的实力越发衰弱,最终在“烽火戏诸侯”的影响下,西周灭亡,平王东迁。

而在繻葛之战之后,周王室正式步入了名存实亡的衰退期当中,最终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分割线…………………………………………

在周平王东迁之后,秦国以及晋国先后承担了中华文化对外开拓的“责任”。

秦襄公十二年,公伐戎而至岐而卒,子秦文公立。文公元年,居西垂宫。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四年,至汧渭之会。曰:“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後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民多化者。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馀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

秦文公之后,又经数代国君的努力,在谋求自己的发展空间,在讨伐西戎之战中节节胜利,歧丰之地皆纳其下,又先后灭荡社戎,击败邽、冀两戎部,征彭戏戎,兵临华山,收复杜、郑之地,灭小虢,版图一直推进至关中东端。

在秦穆公时期,西戎诸部落中较强的是绵诸、义渠和大荔。

其中,绵诸有王,住地在秦的故土附近,与秦疆土相接。正好,绵诸王听说秦穆公贤能,派了由余出使秦国。秦穆公隆重接待由余,向他展示秦国壮丽的宫室和丰裕的积储,向他了解西戎的地形、兵势。又用内史廖的策略,挽留由余在秦居住。同时,给绵诸王送去女乐二八。动听美妙的秦国音乐舞蹈,使戎王大享眼耳之福。

戎王终日饮酒享乐,不理政事,国内大批牛马死亡,也不加过问。等到绵诸国内政事一塌糊涂,秦穆公这才让由余回国。由余的劝谏,受到戎王的拒绝。在秦人的规劝下,由余终於归向秦国。秦穆公以宾客之礼接待由余,和他讨论统一西方戎族的策略。

秦国在西方经过长期的发展,不断扩大地盘。特别是进入春秋以后,西周在陕西境内的土地,大都归秦人所有。从今天考古发现的秦国文物看,无论国都雍城的建筑,国君的陵墓,规模都相当宏大。像雍城中,曾多次发现青铜建筑构件,是用来装饰宫殿用的,可见其豪华气派。

《诗经?驷驖》是歌颂秦襄公狩猎的诗,诗中有“驷驖孔阜,六辔在手“的句子。“驷驖“是指铁青色的4匹驾车的马。秦人用铁的颜色来形容其它物的颜色,可见秦人对铁已不生疏。在雍城一座春秋时秦国大墓中,就出土有铁铲。

……

而晋国则是先处于内乱,而在晋献公时期则是进入了晋国飞速发展的开始阶段:

前746年(晋文侯三十五年),晋文侯逝世,儿子昭侯伯即位。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成师,是为曲沃桓叔。曲沃城比晋君的都城翼城还大,曲沃桓叔有了一个比国都还要大的城,这明显违背了君臣礼仪,也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曲沃桓叔威胁到了国君的地位。此后晋国进入了长达近70年的宗室内战。

前679年(晋侯缗二十八年),曲沃武公攻打晋侯缗,一举将晋灭亡。为


状态提示:第一三五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