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玄幻奇幻>定秦曲>第一一三章 边疆烽烟(4)
王牌。若是分摊在长城沿线,这些骑士所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张嘉师自己只能够表示呵呵哒。

第三个,大秦帝国依旧有着内乱的隐忧。

虽然张嘉师在公元前207年夏天西征,宣布角逐这一片土地的控制权之后,几年的时间内,张嘉师拳打刘邦,脚踢项羽,埋葬了赵高以及胡亥,至于被张嘉师击败以及收编的义军首领更加是数量不少。

只不过哪怕是这样,张嘉师控制下的大秦帝国,恐怕依旧还潜伏不少六国余孽。

对于这些人,张嘉师恨不得将他们千刀万剐,但是这一个事情严格来说并不是那么好做的。尤其是眼下连内地大部分郡县的守军都勉强只能够维持防御体系的情况下,想要找到更多地六国余孽……

好吧,除非这些郡兵部队大部分都懂得分身术以及有不长眼的蠢货跳出来送死吧。

在这么一个前提下,张嘉师很清楚,若是自己跟匈奴人的决战失利,这些人绝对会找到机会跳出来,然后给张嘉师以及大秦帝国的后背捅刀子。

不要高看这些六国余孽的节操,这些人不会认为民族大义什么的会是他们的宗旨,他们很多人永远都只不过是会顾及到自己的利益而已。

像是民族大义,这些人根本不会当一回事。

……

只不过相对而言,大秦帝国在这一次决战当中也并非毫无优势可言。

张嘉师归纳出大秦帝国自身有着三个比较明显的优势:

第一个,科技水平的优势。

大秦帝国的科技水平在眼下是要高于匈奴人的。哪怕是眼下匈奴人先后驱逐了月氏人,重创了东胡人,吞并了羌人不少部落。但是在科技层面上,并非如同历史发展到汉武帝时期,成为了融合东西方科技水平的先进游牧民族那样。

基本还算是青铜科技时代的匈奴人,在兵器的水平上,远不如逐渐全面进入铁器时代的大秦帝国的对手。

而在防御作战方面,匈奴人面对秦帝国相对坚固的城邑,所付出的代价肯定会远高于始皇帝时期,甚至是还要高于进攻汉朝时期的城邑。

只不过大部分城邑的防御力量,张嘉师不得不表示:“这怎么看都只能算是安慰奖而已……”

而在秦军的装备上,铁质的兵器铠甲对抗匈奴人的青铜武器甚至是连铠甲都没有的匈奴人,自然是占据不少优势。

所以一旦匈奴人主动进攻死守的城邑,或多或少都得付出相当的代价才能够一定的结果。

而这就是双方之间的科技水平的差距体现。

第二点,匈奴人的作战思维改变,将会有可能让大秦帝国寻找到局部歼灭匈奴人的契机。

匈奴人一直以来都是相对擅长机动作战,而这次决战,匈奴人应该会主动进攻大秦帝国边疆的长城或者是相对而言较为坚固的城邑。

而杨翁子以及长城沿线陆续而来的军报,佐证了这一点。

匈奴人若是以人命来围攻相应的城邑,这些城邑固然不一定能够守得住,甚至是会被匈奴人一举而下。但是相对的,匈奴人的伤亡惨重也是很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张嘉师知道,这个虽然是匈奴人自找的结果。但是毫无疑问的一点,那就是这一个事情积少成多,同样也能够让匈奴人的损失增大。

事实上,若非是一味的死守根本不可取,张嘉师甚至是还希望自己就这样守株待兔。

第三点,战争时间拖得越长,对于大秦帝国本身的就越有利。

这一个优势事实上是张嘉师所不愿意提及的。

但是毫无疑问的一点,那就是匈奴人这次大举行动,其携带的牛羊粮食,必然不会太多。

若是战况僵持到冬天,而天气寒冷的话,大秦帝国固然是元气大伤,但是后继乏力的匈奴人恐怕大部分都得打道回府。

而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中,恐怕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一个非常难熬的冬天。

当然这个情况是无法确定的。因为若是匈奴人即使因为拖延日久而得不得退兵,选择的是强攻相应围困的城邑,恐怕还是会让他们得到不少的物资而过上一个肥年。

若是如此的话,这一个如意算盘,张嘉师自己就拨弄不响了。

所以张嘉师自己都能够想到的是,最后的这个优势,说不定会成为张嘉师自己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而已。

………………………………………………分割线…………………………………………

公元前200年2月17日,杨翁子看着城外延绵的匈奴人营帐,他的眼神充满了无奈。

毕竟若是从这个营帐数量看来,匈奴人的数量不会少于十万。而这十万人到底是否全是匈奴人的骑手,杨翁子不知道,但是杨翁子能够确定的的,这十万人能够作战的人数,起码不会少于四万。

这一点是杨翁子多年跟匈奴人作战的经验所得。

而对于杨翁子自己而言,匈奴人的这些人数还不够看,毕竟就眼下的云中城,秦军官兵事实上就有着将近三万人。

而粮秣也达到了能够支撑三万人坚守四个月的数量。

事实上,这些粮秣若是没有意外的话,能够坚持的时间更长,但是相对的,那就是意味着有着越来越严重的减员情况。

杨翁子知道,若是匈奴人打算强攻云中城的话,这一个情况是在所难免的。而杨翁子担心的不是粮秣,而是相应的器械数量。

云中城在去年之后就逐渐撤离城内的平民而调动


状态提示:第一一三章 边疆烽烟(4)--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