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玄幻奇幻>定秦曲>第707章 对匈奴入侵的军事会议(6)
有打算在这种事情上进行什么变化。

因为这样的变化很有可能会导致藩镇割据的事情出现,张嘉师不认为这种现象对于大秦帝国而言是一件好事。

而在这次的军事会议当中,张嘉师在经过交流后,理解到一点,那就是北疆军团以及另外四支机动兵团的军械,事实上并不完全足以支撑面对匈奴人有可能会实施的全面入侵。

张嘉师知道这一点他也没有什么办法改变,因为眼下的大秦帝国,在军工产能方面,已经没有提升的余地。

当然,这个提升的余地,主要是因为张嘉师已经没有足够的财力进行投入。而眼下的军工产业,尤其是几个地区的大型兵造体系,已经算是一个无底洞般的吞金兽。

……

眼下大秦帝国的大型兵造体系主要分为五个。

第一个自然是恢复得最好,甚至是在规模上有所扩充的关中兵造。

在甘泉宫附近再次划分出一片地区进行扩展的关中兵造,眼下日产量已经达到能够生产出五百套兵器铠甲以及五十架各式各样的大型军事器械的地区。

不要以为这个产量很低,事实上这个产量已经超过了始皇帝时期的巅峰产量。

当然,有一点张嘉师也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产量还基于一点,那就是兵造的规模是扩大了,但是在兵造工作的人员,远不及始皇帝时期的关中兵造人数的三分之二。

张嘉师不是不想让更多的人进入到扩展的兵造体系当中工作,而是他眼下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员投入到这方面当中。这一点是张嘉师自己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对于张嘉师而言,就算是再为先进的生产理念,都得有人来实施才行。若是没有最起码的配备人员,那么就算是在生产技术上领先再多,都无法改变产能不足的现象。

军工产业的产能,在官兵们的装备上已经算能够满足相应的要求,这一点算得上是张嘉师在这么几年的投入,终于能够取得的回报。

很可惜的是,大型器械方面的产能,依旧相当不足。

这一个情况不仅仅是关中兵造体系,就连张嘉师一开始发展起来,眼下已经扩充为辽宁郡大秦兵造分部的辽东兵造,同样也存在着这个方面的尴尬事实。

这一点,并不是在人力上就能够改变的,而是大型器械的生产配件以及相应的技巧,与官兵们的装备有着很大的区别。

一般而言,想要生产出一套及格的大型器械,比如说防御的大型床弩,或者是抛石机之类的,相应的器械配件强度必须要更好,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员不多,从而导致了配件方面的供应不足,导致产能无法提升。

张嘉师想要解决这一点,只能够在一些算是高级生产人员方面进行大量的培训,或者是经过一些对于文化不高,但是也不算太蠢的人员的训练,来改变这个情况。

而想要这么做的话,眼下不算充足的“师资力量”就是最大的制约。

张嘉师没有太好的办法改变这么一个情况,只能够选择一个看上去很蠢的方式,那就是用一个老练的技工人员来带一些“新人”,等到这些“新人”熟悉了该怎么生产之后,自然能够在人员缺口上进行填补。

只不过,张嘉师发现了这个安排,事实上没有太大的效果,最起码他不知道为何很难达到他设想出来的预期数值。

……

而在长城沿线上,长城上除了一些防御用的大型军械需要从各个兵造运输北上,然后在长城上组装之外,大部分比较简陋的防御物资,主要就是经过就地采集来进行使用。

这一点算得上是一个约定成俗的事情。毕竟像是檑木,滚石之类的玩意,只要不是太过于苛求的话,砍伐树木以及采集一些大石头就能够应急了。

这样的做法事实上还有一个不算是好处的好处。

那就是若是匈奴人大规模南下的话,他们就会发现,若是在长城附近有茂密的树林,基本都会被砍伐一空。

这样的做法,主要是防备匈奴人从树林间突袭。当然,这一点不见得会完全有作用,但是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得多。

而且在空旷的地方而言,长城上的火光在晚上能够照耀到北面更远的地方,这一点也算是减少了匈奴人夜晚偷袭的成功可能。

张嘉师最为无法决定的,那就是对于长城外面的驻屯官兵到底该怎么安排。

长城沿线外面有着不少,用来安排屯田或者是放牧马匹的地方,而这样一来,这些地方就必须要修筑居住区域。

张嘉师知道,在长城沿线,有着最起码一百多个,居住人数不等,但是总体也有三四万人,更多的马匹以及牛羊的数量。

开垦的荒地,就算是放弃了,人还在的话,总有一天能够再次回到这个地方。

当时畜牧的牲口可不是那么好安排的。

尤其是这么大量的牛羊,以及约有五万匹大小不等的马匹,若是全部都进入到长城南面,该怎么安置都是一个大问题。

在这一点而言,牛羊什么的若是真的没地方安置的话,可以宰了然后制作成肉干进行屯放。

但是马匹可不能这样做。因为就算是张嘉师狠得下心,下达了这种命令,那些放牧马匹的人员甚至是边兵,都下不了手这样做。

因为很多人都知道,马匹对于他们,对于大秦帝国的重要性。

而张嘉师询问过陈平以及张苍,他们很明确的说出一点,那就是除


状态提示:第707章 对匈奴入侵的军事会议(6)--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