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玄幻奇幻>定秦曲>第704章 对匈奴入侵的军事会议(3)
及英布的部队会合,徐图后计。

张嘉师很清楚,仅凭是王离麾下的三万多以骑兵为主的部队,想要协助李勉守住九原郡甚至是继续维持与云中郡的联系,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匈奴单于庭若是采取这一个最短的进攻路线南下,那么其很有可能在二十万甚至是更多的骑士,真的不是王离麾下的三万多人能够轻松对抗的。

而张嘉师也不认为,冒顿会给王离再次上演一次如同蒙恬那般屠杀匈奴人的辉煌战果。

若是王离所部被匈奴人所围困,坚守个两三天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但是两三天的时间不一定能够支持到英布以及桓硫率军前来增援,而作为郡守的李勉也不可能轻动,很有可能王离所部有可能会被冒顿以优势的兵力,以及不计伤亡的代价围歼。

这种失败,也许匈奴人所要付出的代价会更多,但是同样的,这一支部队的溃灭,也是大秦帝国难以承受的损失。

张嘉师不可能放任这一支部队跟匈奴人进行无意义的死磕,因为对于他而言,匈奴人固然是可怕,但是只要能够让匈奴人在这一次战争中付出更惨重的代价,将双方的战略差距越拉越近,那么就算是在一些方面的损失更为惨重,他也不会放弃这种想法。

这种类似于汉武帝时期,汉朝以整体国力衰弱不堪的代价,用来死磕匈奴人,看起来确实是得不偿失,但是从历史走势而言,汉武帝的决定是正确的。用难以忍受的痛楚来有效削弱这个作为大汉帝国最大的心腹大患的存在,更加是将匈奴人的实力削弱到一个很低的地步,这种战略走势固然是让人难以容忍,而毫无疑问的是结果就是大汉帝国能够减轻北方的边患威胁。

张嘉师知道,自己的这种决定,他心中都很难接受,但是这是必须要忍受的痛苦。

因为这算是赌上了大秦帝国未来国运的一战。

若是大秦帝国在这一次决战中失败了或者是没有完成相应的效果预期,那么对于整个大秦帝国而言,将会有可能绝大部分地区都沦为匈奴人铁蹄之下的控制区。大秦帝国固然是可以南迁,但是这种南迁会延长大秦帝国多少的寿命,张嘉师不知道,他也不希望这个结果会发生。

所以这也是张嘉师让王离权宜行事的根本所在。

若是王离,桓硫以及英布三支机动作战部队集中在一起,那么对于匈奴人而言,无疑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若是在这个情况下,王离等人能够找到机会重创匈奴人,那么张嘉师可以说一句,匈奴人完了。

而至于最后一支机动作战部队,也就是苏腾所指挥,眼下正在上郡靠近咸阳郡区域,同时距离河套地区不远的地方进行驻扎训练,这也是张嘉师刻意安排的。

因为苏腾率军驻守在这个地方,还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支援邻接河套地区,被匈奴人右贤王所部攻破的区域。

张嘉师对于匈奴人的右贤王所部,事实上没有什么了解,因为右贤王所部主要就是伴随着冒顿,先是驱逐了月氏人,然后则是在河西走廊击败了羌人。

这一切看起来是冒顿的功绩,但是张嘉师自己能够想到的,那就是这个右贤王的能力也不差。

说不定,仅仅凭借咸阳郡北部,上郡南部以及苏腾的部队,很难阻止右贤王部的入侵。但是张嘉师有把握,以中央军团的主力而言,在汇合其他部队之后,那么匈奴人的右贤王所部,将会是面对更大的危机。

………………………………………………分割线…………………………………………

张嘉师在召开了这次军事会议之前,就跟陈平以及李信等人进行了多次的商议,而这些商议的结果,那就是若是匈奴人真的大举南下,长城的防御体系能够坚守多长时间就会被突破,这么一点也就是没有多大的指望。

固然,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长城一带,固然是能够在匈奴人突破长城的防御体系之前,给予匈奴人更大的杀伤。

但是一旦多个区域的防御体系被突破,那么驻守在长城沿线的重兵部队,很有可能无法有效撤离。

按照这一个思路而言,长城不可能做到在防御上的滴水不漏,就算匈奴人再不济,用人命来堆填,长城沿线的驻军都不见得能够坚守很长时间。

在军械上的配备而言,长城沿线的配备尽管还算是有些缺失,但是想要弥补这些缺失的装备,还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只不过问题还不在这个地方,若是匈奴人真的采取猛攻一点的方式来攻击,就算是长城沿线的军备缺口补充完整,其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并不算太大。

所以张嘉师不得不听从李信的建议,将更多的军械物资以及粮草,囤积在一些县城当中,加强这些县城的防御能力。

因为若是匈奴人真的突破了几个地点,长城一带的驻军就算是想要突围都很困难,若是让大量的军械屯放在长城沿线,恐怕张嘉师会更加头痛。

匈奴人不是不懂使用大型武器的民族,若非他们是游牧民族,基本都是骑士,说不定在大型器械方面,也有着自己的心得。

而对于云中县,张嘉师在接管了云中县的控制权之后,由于他想起了后世看到的《汉武大帝》的描述,那就是匈奴人就是靠伪装成运粮队,突袭云中县,杀掠官民,将云中县付诸一炬,张嘉师就对杨翁子有这么一个提示:“云中县自身产粮不多,基本上要依靠其他地方的物资来维


状态提示:第704章 对匈奴入侵的军事会议(3)--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