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玄幻奇幻>定秦曲>第692章 科技发展指引(中)
必用以和歌;梵宫仙殿,必用以明摄谒者之诚,幽起鬼神之敬。

凡铸钟高者铜质,下者铁质。今北极朝钟,则纯用响铜。每口共费铜四万七千斤、锡四千斤、金五十两、银一百二十两于内。成器亦重二万斤,身高一丈一尺五寸,双龙蒲牢高二尺七寸,口径八尺,则今朝钟之制也。

凡造万钧钟与铸鼎法同,掘坑深丈几尺,燥筑其中如房舍,埏泥作模骨,用石灰、三和土筑,不使有丝毫隙拆。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油蜡分两:油居十八,蜡居十二。其上高蔽抵晴雨(夏月不可为,油不冻结)。油蜡墁定,然后雕镂书、物象,丝发成就。然后舂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涂墁以渐而加厚至数寸,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从口上孔隙熔流净尽,则其中空处即钟鼎托体之区也。

凡油蜡一斤虚位,填铜十斤。塑油时尽油十斤,则备铜百斤以俟之。中既空净,则议熔铜。凡火铜至万钧,非手足所能驱使。四面筑炉,四面泥作槽道,其道上口承接炉中,下口斜低以就钟鼎入铜孔,槽旁一齐红炭炽围。洪炉熔化时,决开槽梗(先泥土为梗塞住),一齐如水横流,从槽道中视注而下,钟鼎成矣。凡万钧铁钟与炉、釜,其法皆同,而塑法则由人省啬弛。若千斤以内者,则不须如此劳费,但多捏十数锅炉。炉形如箕,铁条作骨,附泥做就。其下先以铁片圈筒直透作两孔,以受杠穿。其炉垫于土墩之上,各炉一齐鼓鞲熔化。化后以两杠穿炉下,轻者两人,重者数人抬起,倾注模底孔中。甲炉既倾,乙炉疾继之,丙炉又疾继之,其中自然粘合。若相承迂缓,则先入之质欲冻,后者不粘,衅户斤由生也。

凡铁钟模不重费油蜡者,先埏土作外模,剖破两边形或为两截,以子口串合,翻刻书于其上。内模缩小分寸,空其中体,精算而就。外模刻后,以牛油滑之,使他日器无粘爤,然后盖上,泥合其缝而受铸焉。巨磬、云板,法皆仿此。

凡釜储水受火,日用司命系焉。铸用生铁或废铸铁器为质。大小无定式,常用者径口二尺为率,厚约二分。小者径口半之,厚薄不减。其模内外为两层,先塑其内,俟久日干燥,合釜形分寸于上,然后塑外层盖模。此塑匠最精,差之毫厘则无用。模既成就干燥,然后泥捏冶炉,其中如釜,受生铁于中。其炉背透管通风,炉面捏嘴出铁。一炉所化约十釜、二十釜之料。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勺从嘴受注。一勺约一釜之料,倾注模底孔内,不俟冷定即揭开盖模,看视罅绽未周之处。此时釜身尚通红未黑,有不到处即浇少许于上补完,打湿草片按平,若无痕迹。凡生铁初铸釜,补绽者甚多,惟废破釜铁熔铸,则无复隙漏(朝鲜国俗,破釜必弃之山中,不以还炉)。

凡釜既成后,试法以轻杖敲之,响声如木者佳,声有差响则铁质未熟之故,他日易为损坏。海内丛林大处,铸有千僧锅者,煮糜受米二石,此直痴物也。

凡铸仙佛铜像,塑法与朝钟同。但钟鼎不可按,而像则数接为之,故泻时1为力甚易,但接模之法分寸最精云。

凡铸炮,西洋红夷、佛郎机等用熟铜造,信炮、短提铳等用生熟铜兼半造,襄阳、盏口、大将军、二将军等用铁造。

凡铸镜,模用灰沙,铜用锡和(不用倭铅)。《考工记》亦云:“金锡相半,渭之鉴、燧之剂。”开面成光,则水银附体而成,非铜有光明如许也。唐开元宫中镜尽以白银与铜等分铸成,每口值银数两者以此故。朱砂斑点乃金银精华发现(古炉有入金于内者)。我朝宣炉亦缘某库偶灾,金银杂铜锡化作一团,命以铸炉(真者错现金色)。唐镜、宣炉皆朝廷盛世物云。

凡铸铜为钱以利民用,一面刊国号通宝四字,工部分司主之。凡钱通利者,以十抵银一分值。其大钱当五、当十,其弊便于私铸,反以害民,故中外行而辄不行也。

凡铸钱每十斤,红铜居六七,倭铅(京中名水锡)居三四,此等分大略。倭铅每见烈火必耗四分之一。我朝行用钱高色者,惟北京宝源局黄钱与广东高州炉青钱(高州钱行盛漳泉路),其价一敌南直江、浙等二。黄钱又分二等,四火铜所铸曰金背钱,二火铜所铸曰火漆钱。

凡铸钱熔铜之罐,以绝细土末(打碎干土砖妙)和炭末为之(京炉用牛蹄甲,未详何作用)。罐料十两,土居七而炭居三,以炭灰性暖,佐土使易化物也。罐长八寸,口径二寸五分。一罐约载铜、铅十斤,铜先入化,然后投铅,洪炉扇合,倾入模内。

凡铸钱模以木四条为空框(木长一尺一寸,阔一寸二分)。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框中,微洒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面上,或熏模则用松香与清油。然后以母钱百(用锡雕成)或字或背布置其上。又用一框如前法填实合盖之。既合之后,已成面、背两框,随手覆转,则母钱尽落后框之上。又用一框填实,合上后框,如是转覆,只合十余框,然后以绳捆定。其木框上弦原留入铜眼孔,铸工用鹰嘴钳,洪炉提出熔罐,一人以别钳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倾入孔中。冷定解绳开框,则磊落百,如花果附枝。模中原印空梗,走铜如树枝样,挟出逐一摘断,以待磨锉成钱。凡钱先锉边沿,以竹木条直贯数百受锉,后锉平面则逐一为之。

凡钱高低以铅多寡分,其厚重与薄削,则昭然易


状态提示:第692章 科技发展指引(中)--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