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玄幻奇幻>定秦曲>第515章 都护府
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遗址),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

二十二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今新疆库车),同时在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贞观以后,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军镇也有所变动。调露元年(679),在唐安抚大使裴行俭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后,以碎叶水旁的碎叶镇城代焉耆。从此安西四镇是碎叶、龟兹、于阗、疏勒。

在某个意义上,怛罗斯之战就是一个地区对抗一个大国,而且不占主场之利的战争。

这也是另外一个说法的根据所在:怛罗斯之战不过是两个国家的小规模摩擦。因为从双方的兵力来看,确实也比较贴切这方面的说法,因为无论当其时还没有进入到内乱动荡当中的唐帝国,亦或是当其时实力强盛的阿拉伯帝国,都没有使出能够体现自己实力的力量来进行这一场战争。

而关于怛罗斯之战之战的双方参战兵力,有三种比较主流的说法:

一、阿拉伯200000人,唐军20000人;二、阿拉伯70000人,唐军10人;三、阿拉伯先200000人,后增兵到300000人。唐朝远征军10人。

第一种说法以及第三种说法的依旧更多是一种推测,因为若是阿拉伯人投入这么多的部队来进行作战,唐军估计会落得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而不是还有数千官兵能够突围的结果。

再者,怛罗斯地区以及附近并不算是阿拉伯帝国的重兵屯驻区域,当其时阿拉伯帝国的主力部队部署在与拜占庭帝国接壤的区域当中,即使是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调动,恐怕都无法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完成相应的部署。

在这之前,阿拉伯帝国发生了大规模的内战,对其国力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怛罗斯地区附近,阿拉伯人能够聚集起来的兵力,能不能有十万人都是一个疑问。

但是假如从这方面的描述来看,怛罗斯地区比较接近呼罗珊区域,若是当其时的黑衣大食的镇压军团并没有进行大规模调动,其军力确实能够达到二十万人。

747年,阿拔斯的后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释奴阿布?穆斯林在呼罗珊的力量,联合什叶派穆斯林,于750年(一说752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大肆捕杀倭马亚余党,杀害了阿布?穆斯林,并残酷地镇压了呼罗珊人民起义。阿拔斯王朝旗帜多为称该王朝为黑衣大食。

这也就是后世史学家对于怛罗斯之战主流采取的阿拉伯帝**参战兵力有20万的原因之一。

……

怛罗斯之战后,安西都护府的精锐兵力损失殆尽,但盛唐时期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还。”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

但是怛罗斯之战的影响依旧非常深远。

高仙芝败退后,仍被玄宗委以重用。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叛反于范阳,天下大乱。高仙芝奉命征讨叛军,在防务空虚、兵不习战的情况下扼守潼关,这位高句丽族名将显示出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一度保卫了长安的门户。遗憾的是,不久玄宗听信谗言,错斩了高仙芝。此后唐朝逐步陷入藩镇割据状态,再未重现昔日辉煌,在西域的霸权也随着盛唐的崩溃而随风消逝。

怛罗斯之役后不久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由此引来大规模叛变,阿拉伯忙于平乱,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取代唐朝建立的霸权。而中国方面由于几年后爆发安史之乱,之后还有朱泚之乱、藩镇之祸、牛李党争、甘露之变,唐朝不断内斗,国力严重消耗,也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同时在怛罗斯之战后不久,唐军就连续派兵在西域活动,西域各国也多向唐朝朝贡,虽然有些小国投靠阿拉伯,但亦有背叛阿拉伯,重新倒向唐朝的。怛罗斯之战的爆发本与石国有关,但是战后不久,石国仍然倒向唐朝。从新近出土资料中也有很多怛罗斯之战后唐朝中央与中亚地区军事据点的书往来。纵观唐朝的扩张史,偶遭挫折甚至惨败并不少见,而败后卷土重来也是唐朝惯用的战略。

在某个意义上而言,若非安史之乱,唐王朝有可能会再次派遣大军与阿拉伯帝国进行中亚地区东部区域的争夺作战。

但是历史不容改写,在安史之乱之后,安西都护府最终步上衰落到覆灭的道路。

没有人准确知道安西都护府最终覆灭在何时,但是在公元790年,作为安西四镇的于阗陷落之后,安西都护府最终敲响了灭亡的丧钟。

………………………………………………分割线…………………………………………

张嘉师不是没有思考过自己有没有需要设立都护府这样的军事部署机构。

因为历史上的都护府,有着它自身的必然性。

因为无论是汉朝,唐朝亦或是魏晋等国家,都护府成为了对外族进行统治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

但是张嘉师在思考一段时间之后,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

原因有二:

状态提示:第515章 都护府--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