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玄幻奇幻>定秦曲>第440章 骑兵部队(下)
:“刀之小别,有笔刀军中常用。其间健斗者,竞为异制以自表,故道有太平、定我、朝天、开阵划阵、偏刀、车刀、匕首之名。掉则有两刃山字之制,要皆小异,故不悉录。”-

但是,朴刀作为一种兵器,自然是对于朝廷而言,是禁止民间明面使用的,《宋会要缉稿》当中有这样的记载:

“仁宗天圣八年(1030)三月诏:川峡路今后不得造着裤刀,违者依例断遣。”

五月,利川路转云使陈贯言:“着裤刀于短枪干、拄杖头,安者谓之‘拨刀’;安短木柄者,谓之‘畲刀’。并皆可着裤。‘畲刀’是民间日用之器,川峡山险,全用此刀开山种田,谓之刀耕火种。今若一例禁断,有妨农务,兼恐禁止不得,民者犯众。请自今着裤刀为兵器者禁断;为农器者放行,乃可其请。”

着裤刀很有可能就是指朴刀,因为朴刀的刀柄很长,约莫相当于一个成年人脚部到裤带,这也是着裤刀的名称由来。

偃月刀在某个意义上,就是加长了刀柄,以及加厚刀身的长刀,所以大规模使用中柄偃月刀的张嘉师,也看不上这种更加简略的武器。

而基于这一点,张嘉师对于蒙古弯刀的坚固性表示相当有疑虑,而在综合对比一下之后,他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除了蒙古弯刀总体而言,更加符合列装标准之外,无论是大马士革弯刀还是尼泊尔军刀,两者的列装弊端更加严重一些。

……

五千把仿照蒙古弯刀样式制作出来的铁制弯刀伴随着马镫以及马鞍这些器械运输到了齐地。

在张嘉师逗留在临淄的一段时间,在驭勇以及中郎军团的各级军官安排下,这些武器逐步列装在相应的部队身上。

秦军骑士现在主要的兵器是铁剑以及矛戈之类的长兵器。在以弯刀替代了铁剑之后,这些骑士在马鞍以及马镫的辅助下,在近战的演练当中,发挥出比起使用铁剑更强的劈砍能力。

但是这种相对比较原始的钢刀,质量还是无法与相对精良的蒙古钢刀相比,在针对身穿重甲的劈砍试验当中,这些钢制弯刀很容易会出现刀口翻卷的情况。

李信在陪同张嘉师视察这次演练的时候,看到了这个情况,并没有表示什么意见,因为对于他而言,这种刀口翻卷的情况,事实上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兵器就是这样,哪怕是用工用料都更好的兵器,在经过长时间作战之后,依旧难以保证兵器的完好性。

除非是那种真正的神兵利器,要不然,一种兵器必然会出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

再说,李信很清楚一点,那就是骑士本身也不是用来进行对重装部队的对抗作战使用的兵种。尽管凭借他从军多年的经验,也能够看出马鞍以及马镫对于骑士部队的重要性。但是很遗憾的是,若是让骑士突破一支有所防备的重装部队,下场依旧是很凄惨。

李信并没有像张嘉师那样的经历,更多的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不得不说,那就是李信的这种观点无疑是相当正确的。

因为哪怕是蒙古人的精锐骑士,面对进退有据的精锐南宋步兵部队,在野战当中,也鲜有正面突破对方的记录。更多是在几天之后,拖垮这一支部队的精气神,才发起猛烈的攻势。

而在李信对于匈奴人以及骑兵部队的特性的认识,也不算是一无所知,他认为张嘉师这方面的改革,应该是用来应对北面的威胁。然而匈奴人自身的特点,很有可能会让张嘉师在这方面的准备,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要是张嘉师知道了李信的想法,说不定会微微一笑,因为在张嘉师的心中,有着对付匈奴人的两个计划。

………………………………………………分割线…………………………………………

匈奴人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解决的强大对手,因为匈奴人是一个有体系的游牧民族,要打败这样的对手,所要付出的代价可是相当惨重的。而且在跟匈奴人作战的时候,还需要顾及到自身的防御,因为匈奴人的机动作战能力,可不是相对缺少战马的大秦帝国部队能够比拟的。

在这么一个前提下,张嘉师针对匈奴人所制定出来的两个作战方案,有着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要抵挡住匈奴人在最初期南下所开展的攻势,并且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削弱匈奴人的实力。

光是想要做到这一点,已经算是很困难的事情了。因为张嘉师做出了最坏的估计,那就是有可能在这一个阶段当中的作战,出现白登山之围或是咸阳地区面对大规模匈奴人进攻的险地。

张嘉师不知道到时候的匈奴人会出现多大的战斗力,但是张嘉师很清楚一点,仅仅是依靠长城来防御匈奴人,是不可靠的安排。

张嘉师打算在辽宁郡,燕郡,晋北郡,上郡以及内史直管地区布置平均约两万人的骑士部队进行机动防御,一旦就近地区的长城防御体系遭受到严重威胁,甚至是被匈奴人攻破,那么这些骑士部队总体而言,还算是能够做到及时反应,然后让后续地区的步兵部队进行紧急应对。

张嘉师很清楚,要是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对大秦帝国的国力考验将会非常严峻。

但是,一旦张嘉师能够完成初步的构想,那么张嘉师的两个预定计划自然能够派上用场。

张嘉师的第一个作战计划,就是在几次作战当中有效的削弱


状态提示:第440章 骑兵部队(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