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言情总裁>秦时纪事>第22章 祁玉

第二日一早,齐桓洗漱下楼之后,就见祁玉在大堂之中用着早饭,齐桓上前打了招呼,便准备另座一桌,祁玉见了眉头一挑,淡淡道:“怎么?齐桓兄可是看不上小弟这粗茶淡饭?”虽然奇怪这小祖宗今日如何转了性子,说出这番与往日不同的话来,齐桓面上却是不动声色,淡笑道:“说哪的话,小弟这不是怕扰了祁玉兄清净,既然祁玉兄不嫌弃,小弟便恭敬不如从命了。”当即长衫一撩,坐了下来。

四个大菜八个小碟摆得是满满当当,齐桓看了,暗道奢侈。祁玉每道菜沾不过两口,便放了筷子,漫不经心地打量着齐桓。

齐桓对祁玉投来的目光恍若未觉,举止间不见丝毫的粗俗局促,一餐饭吃下来,良好的用餐礼仪,即便是祁玉,也是丝毫挑不出错来。

吃完饭,又用了会儿茶,齐桓有些摸不清祁玉地来意了。这小祖宗从早上开始就有些不对劲了,难不成是昨晚送的莲花灯起了作用?

祁玉没让齐桓等多久,便开口道:“不知齐桓兄日后有何打算?”齐桓闻言,不由得一愣,苦笑道:“小弟不才,想走科举入仕的路子。”对于这个回答,祁玉并不意外,沉默了一会道:“齐兄不必妄自菲薄,小弟相信以齐桓兄的学识,日后必会有一番作为。”

齐桓心中一动,祁玉这话里透着几分深意,但此时也来不及深想,笑着道:“那就承祁玉兄吉言了。”

祁玉挑眉,不置可否地笑笑,又道:“小弟不日就要回转,恐怕是赶不上齐桓兄的秋闱了。”昨晚带着祁玉逛灯市时,齐桓就总感觉背后有些影影绰绰,当时没怎么放在心上,但到了后来,这种感觉一直挥之不去,齐桓就不得不有些怀疑了,后来回去一想,便有些了然,这些人多半是祁玉的人,没想到祁玉动作这么快,早早便和手底下的人接上了头。

齐桓佯装讶异道:“怎么走得这么急?”祁玉垂下眼帘,淡淡道:“家中出了些事,还等着小弟回去处理,所以越快越好。”

齐桓知道这是托词,却也不会拆穿,“难怪,那小弟在此就先行祝祁玉兄一路顺风了!祁玉兄走的时候,记得告知在下,到时候,小弟也好去送上一程。”

祁玉眼中波光闪动,不着痕迹地打量了一眼齐桓,唇边露出一抹笑意道:“你我二人相识一场,如今便去了这些繁文缛节,以长幼轮序,小弟乃是应天三十三年生人。”

齐桓摸不透祁玉的心思,虽直觉这不是什么好事,但祁玉说得在理,自己也不好出言反驳,当即笑着说道:“我乃是应天三十一年生人,痴长你两岁,便厚颜以兄长自居了?”祁玉唇边的笑意越发大了,眼中也闪过一丝狡黠,轻轻叫了一声“齐兄!”

齐桓硬着头皮应了,只觉得祁玉这一声竟比蜃的叫声更让自己心神不宁。

在房里做了篇策论,齐桓只觉得心浮气躁,当即将笔一撂,便出了房门,准备出去散散心。刚到楼梯口,便看到从祁玉的房间里走出几个人,这几个人均是身穿皂色深衣,腰系施钩之革带,行动间腰脊挺直,呼吸缠绵悠长,齐桓一瞥之下,便知道这几人恐怕身份不凡。这几人见到齐桓并不惊讶,朝齐桓略一抱拳,便先行一步出了门房。齐桓抬头看了眼祁玉的房间,眼中闪过一丝深思。

这广陵县本是衡山郡辖制内的一个小县城,因着背靠运河,漕运发达,昭德年间又出了个名满天下的内阁大学士,一度使得这个北方的小镇声名大噪,广陵县由此水涨船高,成为衡山郡内首屈一指的县城,从乡试俱在此举行便可略见一斑。

随着秋闱愈近,广陵城内应试的举子也愈发多了起来,齐桓走在街上,时不时便可看到身穿曲裾头戴进贤冠的读书人,按照秦律,白身不可戴冠,戴冠的最低标准便是秀才,士农工商,秀才便是级别最低的士,但这也算是跻身上流了。比起曲裾和直裾,齐桓倒是最喜着儒衫,虽然在齐桓看来,均是长袍大袖,但曲裾和直裾穿起来却更为繁琐,行动处也略有不便,尤其是现在这酷热的七月,望着街上穿着直裾曲裾的文人举子,齐桓也不得不佩服这些要风度的读书人了。

走在街上,来来往往的多是穿着粗麻布衣的白身,齐桓慢悠悠地往县学走去,这广陵县丞无疑是个妙人,每当秋闱之时便开放当地的县学,为应试的考生讲学,齐桓前几日曾听过一次课,发现这讲学与后世的考前辅导有些类似,在讲解经史子集的同时,又穿插了一些应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这县学就在县衙不远处,是一座三进的大宅子,一进门,齐桓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得有些呆,院子里密密麻麻盘坐着前来听课的应试考生,夫子拿着书,不断穿行在这些举子之中。齐桓望着这些席地而坐专心致志的考生,一时间有些感概,这就是古今的不同了,在这个时代,一介布衣要想有出路,便唯有科举入仕这一条路可走,这既是整个时代的悲哀又是整个时代的幸事!

齐桓找了个地儿坐了下来,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看了齐桓一眼,便继续埋首听课了。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讲课的夫子年逾六旬,但气质凛然,双目湛湛,气息更是中正平和,声音沉而有力。

“这话的意思是说公正能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官的善


状态提示:第22章 祁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