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三国之大周天下>第625章 颍川初定征陈国 孟德偷师着兵书

荀爽、孔融带着州府掾属行到王允的身后站好,王允与太守、皇甫嵩、朱儁的寒暄告一段落。

入得府内,颍川太守、皇甫嵩、朱儁、周澈、曹操、荀爽、孔融等登堂就坐。郭图、韩亮、钟繇、王兰等郡朝大吏陪坐。但杜佑、郭俊等人就没这个资格了,侍立在堂外院中。荀贞虽得陪坐,但堂上没他说话的份儿,王允、文太守等说话,他听着。

王允先问了几句平定颍川黄巾的经过,夸赞了一下皇甫嵩、朱儁、周澈、颍川太守的战功,接着又问颍川太守安抚百姓的举措,话题一转,转到了汝南、陈国等地的黄巾军身上,问皇甫嵩、朱儁何时出兵。

皇甫嵩、朱儁答道:“进军的日期尚未定下,在等天子旨意。”

王允说道:“我离京前,天子令我协从两位将军平贼定难,两位将军有何需要之处,尽管言说,我必全力协助。”

皇甫嵩说道:“别的都不缺,只缺粮秣和箭矢。”

王允说道:“短缺多少?”

皇甫嵩说了两个数字。王允说道:“我尽快给你们补上。”他这话说的大包大揽,显是要插手地方政务了,不过颍川太守的表情并无变化。他本也是一个最好揽权之人,奈何他现今自顾不暇,别说王允奉有圣旨了,便是没用圣旨,他现在也没空理会这些了。

王允对颍川太守说道:“汝南贼兵肆虐,道路断绝,我暂难赴治所,只有先留在贵郡了。”

颍川太守说道:“我郡方经贼乱,正需安抚百姓,足下奉天子令至,百姓欢颜,若能驻驾吾郡,郡之幸也。”刺史本无固定的治所,“刺史乘传,周行郡国”,居无定所,后来渐有定治,豫州刺史的定治在沛国谯县,现今汝南等地大乱,道路隔绝不通,王允只能先待在颍川。

王允对汝南、陈国等地的敌情非常关心,和皇甫嵩、朱儁谈论了很久,直到暮色深深,才离开去传舍。

颍川太守置下了给他洗尘的欢迎宴席,他推辞了,不肯去,太守留他住在太守府内,他也推辞了,按照朝廷规章,执意要去县中的邮传里住。没奈何,太守只得派郡中的两个督邮送他去邮置。督邮是邮置的顶头上司。

周澈这会瞧见曹操对他使眼神,他会意了---要和王允一起出去。

王允一行人数十车骑,几十个人,亏得皇甫嵩、朱儁等没在邮置里住,现又兵乱刚定,置里没有人住,勉强把他们安顿下了。

两个督邮告辞,周澈、曹操留下没走。

王允的从吏、从卒牵马、解车,乱哄哄一团,把这暮色下原本冷清清的邮登时时烘得热闹起来。王允负手立在院中,看他们忙活,等邮置里的人收拾房间,瞧见了曹操和周澈,他对曹操笑道:“孟德,你我一同离开的京师,你如今也是战功赫赫啊。”旋即他看向周澈:“周君!我对你可是久仰了。来的路上而听郡主簿王兰说君於临阵决战之际从容淡定、英武非凡,是个有文武之才的俊杰。”

周澈谦和地笑笑,说道:“颍川贼兵之定上因天子之德,下赖皇甫将军、朱将军和颍川府君之力,如澈与操者,小儿辈也,能有何功?”

“诶,不能这么说,君与孟德有功就是有功嘛,不能因带之兵马少就有功不计啊。”

王允给人一种很刚强的感觉,便是在夸人的时候也让人觉得很刚硬。

孔融在指挥掾属吏员们搬卸行李,见王允与周澈说话,慢悠悠地踱步过来,上下打量周澈,好奇地问他此前所参与的平定颍川黄巾的诸战经过,尤其仔细询问了他在滍水岸边救孙坚、舞阳城南破波才两战。

周澈的这两战,王兰给他们说过,但语焉不详,这会儿听了周澈的详细回答,孔融两眼发光,不绝口地称赞,拍着周澈的胳臂,说道:“英武之士,英武之士!”对王允说道,“周君英武绝伦,豫州后起领袖,十年后,你我就要给他让位了!”

孔融文人气重,好奇取异,大约因为自己没有骑射之才,尤喜剽轻之士,兼其为人宽容少忌,好诱益后进,故此在听了周澈的英武战功后大力称赞。

王允和周澈说话主要因为他是周氏子弟、袁家女婿,立谈了几句,邮置的置蔷夫满脸堆笑,小跑地过来,说房间收拾好了,他即对旁边默默观察周澈和曹操的荀爽说道:“先生!其实周君与曹君是来拜见您的,我与文举就不打扰了。”招呼孔融,两人一并离去入屋。

荀爽住的屋子也收拾好了,院中人马混乱,不是说话之所,荀爽温和地对周澈、曹操说道:“你们跟我入屋来。”

周澈、曹操恭敬应诺。屋中已掌上了烛火,从昏暗的院中进入屋内,眼前一亮,待荀爽入席后,周、曹二人侍立在他的对面。荀爽微笑着指了指侧面之席,柔声说道:“你二人率部在颍川抗击黄巾贼是在保卫我的家乡,不必拘礼。你们也坐下。”

“诺。”

荀爽的言谈举止虽然严格恪守礼仪,但不让人觉得刻意,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他声音清柔,言谈温和,是个温文尔雅的老者。若说王允给周澈的印象是如一柄剑,那么荀爽就如这案上的烛火,温暖明亮,却又不炙热。

周澈落座,心道:“汝南许子将评价荀爽与荀靖,说:‘二人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润’,此一评语可谓精当。”荀靖是荀爽的三兄,字叔慈,有至德,隐居终身,五十而卒,已经去世了。荀氏八龙里边荀爽名声最大,其次便


状态提示:第625章 颍川初定征陈国 孟德偷师着兵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