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三国之大周天下>第214章 宾幕郭

周澈虽然是有点像后世所谓的“钦差”,但巡察的权力还没那么大,这次是巡察的县乡,而不是州郡。州郡则需要刺史级别的巡察。所以他查到不法县令长或豪强,只能先找本郡太守,除非太守同流合污,周澈才能行便宜之计。

三人出院,直奔后宅,见到何进,何进甚是惊奇,诧异周澈不应该是按照洛阳的公文,明天白天来正式拜访的么?

钟繇将文册呈上,等他看完,也不拐弯抹角,直言说道:“繇请明府顺天行诛,为民去九县残贼!”果如荀攸所料,何进面现为难。

钟繇固请之。何进说道:“牵涉九县长吏,占本郡之半,不可不慎思细酌。幕僚郭图,素有智谋,可召来共议。”

周澈、钟繇、荀攸三人在堂上等了多时,郭图来了。

这是周澈第一次见郭图,拿眼观瞧,见他二十五六岁,戴冠服黑,颔下短髭,昂首挺胸地登入堂上,目不斜视,行跪拜之礼。周澈心道:“这个郭图应就是后来投袁绍的那个郭图吧?真名族子弟,留名史册之人,确实不凡啊。”

郭图行完礼,何进叫他坐下。

此时诸人何进朝南而坐,周澈、钟繇独坐西侧,荀攸跪坐于东。郭图昂首阔步来到西侧,坐在了钟繇的下手。郭图落座后,看了看周澈。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周澈。他心思机灵,见周澈有资格和钟繇、共座堂上,又见何进一副略带唯诺的目光看着周澈,立刻猜出了他的身份,问道:“足下便是巡察使么?”

“在下周澈,见过郭君。”

郭图自己猜对了,露出点笑容,矜持的点了下头,说道:“久闻潜龙威名,今日一见,果然英毅雄杰。”

何进说道:“公则,今召你来,乃是为了巡察之事。巡察使此行,不但有收获,并且是很有收获啊!”将文册从案上拿起。郭图起身,行至案边,接过文册,退回坐塌,打开翻看。他看东西的速度很快,一目十行,只听得帛纸刷刷连响,很快,就看完了。

周澈与他是初见,对他颇为注意,在他看东西时,一直都在观察他,发现他在看第一页时,神色略有动容,但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再其后,神情就没再有过变化。

看罢之后,郭图把文册交还给何进,归坐榻上,问道:“府君、巡察使、功曹、公达这么晚齐聚府中,明府又把我召来,为的就是此册么?”

“正是。”

“图敢问,明府可是想要据此追究颍北诸县的不法事么?”

何进说道:“把你找来,正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图以为,事涉九县,牵扯重大,不可轻为。”

“为何?”

“巡察的这个文册上共记了一百三十一事,涉及了四个县令长,五个县丞尉,二十多个少吏、斗食,五个大姓右族。若据此册治罪,则郡北九县将要为之一空。本郡总共十七个县,九个县占一郡之半,一半为空,明府以后还怎么施政?”

周澈听了他这句话,对他的记性颇是吃惊,心道:“他观册甚快,本以为他只是粗略翻阅,却没想到竟将册上总共记了几件事、涉及到多少人都记得清清楚楚。”

钟繇和郭图同郡为友多年,对他过目不忘的本事知之甚清,并不奇怪,摇头说道:“公则此言,繇不以为然。”

“噢?”

“子曰:‘政者,正也’。正是为了日后好施政,才应该把颍北诸县的不法吏民全部绳之以法!”

郭图对孔子的话无法辩驳,但他仍不同意这样做,因又说道:“建武末年,冯衍上疏世祖皇帝,言:‘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郡北吏民虽然不法,然若尽收系狱,则是冯唐之谏文帝也。”

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讲的是前朝文帝和魏尚的故事。魏尚守云中,有功,后因小错获罪,冯唐因谏文帝:“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罚太重,赏太轻”。文帝接受了他的谏言,复以魏尚为云中守。

郭图举这个例子,意思在说:此案牵涉到的人太多,若尽系狱中,未免会“法太明,罚太重”。

钟繇连连摇头,说道:“魏尚为云中守,匈奴不敢近云中,这是守边安民的大功,后来获小错获罪,不算大过,因而冯唐谏文帝:‘法太明,罚太重’。请问公则,郡北的那些不法吏民有何大功?他们只有残民之举而已!怎能与魏尚比?怎能用冯唐谏文帝故事?”

郭图无言以对,转口说道:“元常,你家是法律名家,家学渊源,当知本朝律法。”

“怎么?”

“我想请问你,依本朝律令,吏若受贿,该受何罪?当受何罚?”

钟繇对本朝的法律条文倒背如流,应声答道:“‘受赇以枉法,及行赇者,皆坐其赃为盗。罪重於盗者,以重者论之’。前汉文帝时,更明下诏书:‘吏受赇枉法,即弃市’。”

“吏若监守自盗,又该受何罪?受何罚?”

“‘主守而盗,值十金,弃市’。”贪污够十万钱就弃市处死。

郭图背诵周澈那文册上所记的内容:“‘阳城长受赇,少算冶家铁税’、‘某县长监守自盗’。如此,则若按律令,这两个六百石的县长很有可能就会被弃市处死了。…我再请问你,除了这些处罚外,国朝对赃吏还有何处罚?”

“本朝安帝前,并坐及其子、孙,三代不得为官。此令因当时太尉刘恺的建议而取消了,然在先帝桓帝时,梁太后临朝,又诏令‘


状态提示:第214章 宾幕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