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生于1871>第五十六章 辩论(3)

新的一周开始了,感谢书友:123464646的支持。还有在评论中提意见的书友,也感谢你们。只要不是骂人的,都是我感谢的对象,谢谢你们看书。

载湉早就注意孙文好久了,从始至终,这位‘宪政’的扛把子之一都不发一言,让人猜不透他心中所想,现在主要对手之一终于开口了,载湉倒松了一口气。

载湉拱手还了一礼:“不敢当,还请赐教。”

孙文点点头,不卑不亢的道:“今日之辩,只为‘宪政’二字,并不涉及‘华夷之分’。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如朝廷愿行汉满人民平等,统合满、汉、蒙、回、藏等为一大国民,则汉、满、蒙、回、藏诸地方自然即为一国。余以为,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於各省、蒙古、西藏为联合,枢机成於中央,斯经纬周於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而所谓‘民主’,亦不过求取平等之手段。”

如果说康有为、梁启超是当前国内资产阶级改良派中温和派的代表,那么孙文绝对算是目前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中激进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这几句话,可以代表绝大多数激进派对‘民主’和‘民族’的看法。

在另一个时空中的中国民族主义,最初也是趋于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方面是被称为“大民族主义”的势力,即把中国国境内的民族视为一个整体,通过以满汉合作、维护中国主权为诉求;另一方面则是被称为“小民族主义”的汉本位民族主义,以排满倒满、推翻满人的统治,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为诉求。

其中“小民族主义”就是以孙中山等受甲午战败影响最深的一部分人为代表。是以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05年同盟会成立,这个群体都是以“仇满”为中心口号的。当时意图推翻清朝的革命党人士早期的国族政治主张,是将满族赶出汉地——中国本土的十八行省。

不过现在早已经没有了‘甲午’,更不存在‘战败’。绝大多数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会对清政府抱有强烈的仇视心态,因此孙文也自然而然的倾向于“大民族主义”理念。

载湉点点头,表示接受孙文的说法。“朝廷自十几年前,便开始逐步消弭旗人和汉人之间的隔阂,放开旗制,鼓励满、汉通婚。时至今日,无论满、蒙、回、汉诸民族,各项待遇已几无差异……”

孙文接口道:“兄台所言极是,朝廷在近十年所作所为,诸位有识之士有目共睹。但是文适才说过,今日之辩,仅为‘宪政’,不涉及‘华夷’。还请兄台回归正题。”

载湉一笑,也不争辩,随后道:“好,那咱们就说回‘宪政’。刚才说了美、英、日三国,现在再来说说法国。法国也是宪政国家,而且其宪政执行的是这些国家中最彻底的。是以称之为‘法兰西共和国’。不过,法国人的宪政之所以彻底,是建立在他们砍掉了皇帝的脑袋,并且经过了拿破仑和其侄子的两次复辟,才最终实现的。如果孙先生想要实现法国式的宪政,不知道打算什么时候砍掉咱们当今皇上的脑袋啊?”

这几句话一出口,台上台下顿时一片哗然!

台上保守派的老学究们拄着拐杖就要上来打载湉,一个个的嘴里喊着‘乱臣贼子’、‘欺君灭祖’、‘大逆不道’等等,恨不得扑上来咬上一口眼前这贼人的血肉,方才消弭心中之恨。台下的老百姓们也是群情激奋,他们虽然靠不进戏台,但随手的砖头瓦块、鸡旦萝卜可是飞的够远。如果不是善耆和刘少卿救驾及时,载湉脸上少不得要多几个颜色。就连改良派阵营,都有一些人撸胳膊挽袖子要上来找载湉‘理论理论’。

光绪皇帝自1883年亲政至今,正好二十年。这二十年里,清政府先是在北圻抵挡住了法国人的入侵,然后在国内深入开展洋务运动,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通过对工商业的政策倾斜,中国在这二十年中赶上了最后一班工业革命的火车,完成了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而随着中国工业水平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改变。

到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突破五亿元大关。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直接反映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富足等方面。而这中间的直接受益者或者说最早一部分受益者,就是现在台上、台下的这帮人。在他们的心中,清政府也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朝廷的一些官员或者还是他们恨之入骨的对象,但是光绪皇帝的形象,那绝对是古往今来无可替代的‘圣君’。

尤其是在近五年中,光绪皇帝发起的惩治腐败、破除旗制、收回洋人不平等权益等行动,在哪些士绅、学子的眼中,古往今来顶多就一个唐太宗能有一比。

你现在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叫嚣要‘弑君’,这就好比要刨众人的祖坟啊,这能让你么?最差也得打你个生活不能自理啊!

会场的秩序迅速陷入混乱,人们群情激奋,眼看就要将载湉等三名‘乱臣贼子’打倒在地并踩上一万只脚,几声清脆的枪声,让会场逐渐安静下来。

一队队的近卫军士兵迅速的跑进会场,手中的步枪已经上上了明晃晃的刺刀。台下上万的民众被士兵们迅速的分成了几块,场面很快被控制住。

台上,广东巡抚张人骏带着一名近卫军军官早已经站在了台前。身后是数十名持枪的士兵,将台上的改良派、保守派两


状态提示:第五十六章 辩论(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