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生于1871>第五十二章 渤海(2)
时正在向它冲来的李牧号却可以使用舰上的前主炮进行射击。在李牧的右侧,廉颇号也同样想用前主炮进行射击,可是浪速号并没有受到鱼雷的攻击,所以舰上的火炮可以从容瞄准,完全压制住了廉颇号的火力,甚至击碎了廉颇的舰首。

此时的另一侧,清军白起号为了避免同时被日军三艘军舰的侧舷火力‘照顾’,已经采取了措施,降低了航速吊在日军尾舰浪速号的后面。黄建勋看到友舰已经在发动决死突击,情急之下顾不了别的,在不断开炮的同时,也命令舰载鱼雷发射。

时间进行到这儿,仅仅过了不到两分钟。

随后海面上出现了这样一幕:全速向前冲击的李牧号被千代田号发射的鱼雷击中,而在这之前,打出最后一炮的李牧用两枚210毫米炮弹击中了高千穗。近距离射击的210主炮不但击穿了高千穗的装甲,更击穿了高千穗的弹药室,由此引发了弹药舱的爆炸,随后,两舰相继沉没。几乎同时,浪速的舰上火力在抵近射击中多弹命中来袭的廉颇,在几百米的距离上,即使是五七毫米速射炮都足以击穿廉颇的装甲,更何况是260毫米主炮和150毫米副炮了,因此在高千穗沉没之前,廉颇已经开始下沉,不过廉颇号在中弹之前——也许是下沉之前,因为时间间隔极短,很难分清——发射出最后两枚鱼雷。

浪速在击沉廉颇号的同时,立刻开始进行规避,以躲开白起号发射的鱼雷,它也成功了。但是廉颇号在垂死之前发射的鱼雷因为距离太近,根本没有时间给浪速进行规避动作,所以很不幸,浪速也中弹了。

在被鱼雷击中的同时,浪速还被白起的两发120毫米火炮击中了侧舷,于是,浪速成了这场海战第七艘沉没的军舰。

第一艘沉没的是赤城,第三艘沉没的是比睿。

是的,比睿没跑了。

虽然在自家快速舰队的救援下比睿成功脱离了战场,但随后‘乐毅’号就追了上去。此时的比睿不但尾炮被敲掉,舰上的150毫米炮也只剩下一半儿能用,航速更是下降到不足十节,于是被乐毅轻松追上,并利用比睿舰尾火力缺失的有利条件,使用舰首的两联装六英寸速射炮直接将其击沉。

那么第二艘呢?

是来远。

从一开始,承受火力打击最多的就是清军舰队本队。因为航速慢,也因为有定远在,所以这三艘军舰成为日军舰队主力的主要打击对象。

在经过最初的接触后,清军三艘军舰调整了战斗队形,以定远居中,平远、来远分居两翼的方式迎击日军舰队,由于日军已经知道自己装备的速射炮无法击穿定远的主装甲,因此日军排在前面的松岛、严岛甚至扶桑号,都只是将主炮对准了定远,而使用速射炮压制来远、平远两舰,导致两舰反而是中弹最多的。

日舰的120毫米火炮击中了“来远”后甲板,引爆堆积在那里的小口径火炮炮弹,因为日军使用的下濑火药,使“来远”舰舰尾燃起灾难性的大火。火势一直蔓延到了锅炉舱附近,二副谢葆璋立即率领全舰官兵奋力救火。为防止上甲板的火灾引向底舱,“来远“舰上通风管的上部风斗全部被紧急拆除,以至锅炉舱被大火包围而不能通风,温度上升至华氏200度(摄氏90度左右),俨若地狱。同时,该舰也相应的损失了一部分动力。

航速下降的来远在随后的对射中更是频频中弹,下濑火药引起的大火将舰上上层建筑中的木质部分完全烧光,甲板也损伤严重,舰身进水,舰舷几经倾斜,只剩下前主炮还能射击。但舰上官兵在设法扑灭大火的同时依然依然坚持战斗。

随着战斗的进行,日军几艘军舰的间距逐渐拉大,这时候清军的快速舰队已经绕到日军舰队的后部,开始攻击落后的赤城和比睿、扶桑三舰。同样,日军的快速游击舰队也向定远三舰包抄过来。来远舰的舰尾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暴露在日军炮火的打击下。

此时的来远动力已经下降到六节左右,根本无法逃脱日军的快速舰队的打击,而日军在运用火炮射击的同时,也利用来远无法保护侧后方的弱点,利用航速优势快速靠近,并向来远发出两枚鱼雷。

两分钟后,躲避不及的‘来远’被鱼雷击中,舰身断为两节,快速下沉。

海战前两个阶段结束,日军被击沉四舰,清军被击沉三舰。两军都剩余四艘军舰,实力基本相当。

不过伊东祐亨却不这么看。

日本帝国舰队虽然主力舰两艘尚在,但快速舰队只剩千代田一艘,辅助舰只也只剩扶桑一艘,剩余舰只总排水量不到一万五千吨。反观清军,舰队旗舰定远尚在,快速舰只仍然剩余两艘,且这两艘都是新锐战舰,无论航速、火力、防护均远胜千代田、扶桑两舰。

战局开始转向对日军不利。

此时日舰千代田远远的脱离舰队,独自面对清军白起号快速巡洋舰,而清军‘乐毅’号则开始向扶桑号发动攻击。伊东祐亨急忙发出信号,命令千代田舰立即设法和本队靠拢,同时向扶桑舰驶去,准备回救该舰。

就在松岛舰准备变更航向的时候,两发305毫米炮弹相继击中舰身。这一次清军的运气极好,其中一发炮弹击中了松岛主炮,并引发放置在主炮附近的弹药殉爆。在造成数十人死伤的同时,松岛尾部的主炮彻底报废。

随后,平远发射的速射炮弹又命中松岛左舷军官室,贯穿左


状态提示:第五十二章 渤海(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