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洪武年间小神医>第三百八十二章:陈松的办法
实力。

可朝中的文官们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觉得,在对付草原上的这些鞑子的时候,应该以围困为主,封锁长城到内地的所有入口,沿着长城进行防守。

这个举措,不仅能够为朝廷节省大量的银钱,还能让朝廷的兵马免于兵戈。

双方人就这个分歧吵的不成样子,朱元璋没有任何劝阻的意思,任由这些官员不停的吵。

朱元璋高坐皇位,右手托着下巴,静静的看着。

蓝玉目呲欲裂,指着一个文官,破口大骂:“北方鞑子的厉害你们难道忘了吗?若是没有我们这些人,你们哪里能有如今的太平日子?”

这个文官虽然惧怕蓝玉,可还是有一股子倔脾气。

“你们打下了江山不假,可是治理江山不是打打杀杀。要是像侯爷所说,每年都征伐草原,那钱谁出?战死的士兵又如何抚恤?”这个文官梗着脖子,寸步不让。

蓝玉一副暴脾气,说着就要撸起袖子上去揍。

可这里毕竟是金銮殿,也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陈松老神神在在的看着眼前的场面,一句话都没说。

眼前这些人说的办法,大明刚好都实行过。

洪武年间一直到土木堡事变之前,朝廷实行的一直都是蓝玉的办法,不断的对草原进行征伐。

征伐有用吗?当然有用,直接将北元击破,使其分解为瓦剌和鞑靼两部。

可是,结果也仅仅如此。

草原上的部落多如牛毛,今天把这些人杀了,明天那些人又兴起了。

只要草原还在一天,光靠杀,是压根杀不光的。

土木堡事变之后,文臣开始掌权,修长城,断绝和草原的往来,打算困死草原。

这样有用吗?有用,这个策略之下,以至于一口铁锅都能在草原上卖出高价。

可是呢,草原上的鞑子吃不饱饭,又将目光放在了大明身上,又开始南侵。

终明一朝,也没有把草原问题解决。

哪怕是那个以奴才著称的朝代,和草原的关系,也仅仅是合作关系。

在机关枪没有出现在的时代,草原骑兵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外挂。

陈松那面无表情的反应看在朱元璋的眼中,虽然知道陈松对草原之事接触不深,可朱元璋还是想听听陈松的看法。

“咳咳!”

朱元璋咳嗽了两声,喧闹的朝堂寂静不少。

目光放在了陈松身上,朱元璋问道:“不知常青可有什么想说的?”

众人的目光也一下子集中在了陈松身上。

蓝玉的目光中满是不屑,文官的目光中满是轻蔑。

不管是那一方,都瞧不起陈松,他们都不觉得陈松能说出什么道道来。

也是,来大明这么长的时间,陈松所做之事基本上和商贾有关,这样的事情,几乎没有过深的研究过。

“粗鄙商贾,敢谈国事?笑哉!”

不知道是谁低声嘲讽了一句,引得朱元璋猛然一拍面前的桌子。

冷冰冰的环视一周,也没有过多的呵斥。

强大的威压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

陈松还是刚才那副样子,老神在在,没有任何的愤怒。

站了出来,手中的笏板高举过头顶。

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想着该如何说。

朱元璋也没有追问,静静的等待着陈松的下文。

大殿中的官员们也只好静静的等着陈松。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大约七八分钟之后,陈松终于说话了。

“陛下,草原部落多如牛毛,靠杀靠困,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此言一出,唏嘘声四起。

一下子将朝中最主要的两个办法给否决了,一下子得罪了两派人马。

朱元璋瞪了这些人一眼,那唏嘘声瞬间消失。

“如何?”朱元璋问道。

“陛下,臣以为,草原之所以频频南侵,和天气有关。若是草原风平浪静风调雨顺,他们是不太可能会南侵的。

要是草原天气反常,牛羊死绝,是很有可能南侵的。”陈松一脸平静的说着。

这是一个新的说法,从古到今,几乎很少听人说起过。

朱元璋来了兴趣,问道:“何以见得?”

“陛下,可以设想一下,现在咱们大明所处的中原是穷山恶水之地,而草原是风调雨顺之地,不知陛下会怎么想?

如果大明现在粮食绝收,百姓面临饿死之际,朝廷面临崩溃之际,而北方的草原却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不知陛下该如何?”陈松款款而谈。

“抢他娘的!”

根本就没有任何思考,朱元璋几乎脱口而出。

脸上闪过一丝疑惑,又陷入沉思当中。

短短几句话,就说明了草原鞑子南侵的主要原因,而且听起来还非常有道理,这是以前很少见到的。

朝中的官员们也没有急着反驳,在不明确朱元璋现在的心情,贸然开口,只会被骂。

陈松也没有着急着说话,也静静的等待着。

许久之后,朱元璋看向陈松,“你说的很有道理,那该如何解决草原之事呢?”

其实,朱元璋并不报多少期待。

这事从古到今几千年来,要是有解决的办法,早就解决了,哪里还能等到现在?

说起来,陈松目前也没有多么好的办法。

至于什么,分化他们,同化他们之类的办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前提,那就是先将他们这些人摁在地上狠狠的捶一顿,先把威严立住再说。

要是没有这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二章:陈松的办法--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