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汉起>第569章 陈群之议

青州众人对公孙度的态度都是打!

关羽、牵招等少壮派将领,恨不得一举荡平公孙度父子政权,以求郡守之位,封侯之赏。每天都至少有数名六百石以上文官、武将向刘备请战,刘备只高深莫测第笑着,不置可否。

关羽甚至对牵招满腹牢骚第抱怨:“君候之前料事多中,这次怕真错了。”

即使是最聪明的荀攸、邴原,也奇怪刘备会有与屡次入侵的公孙度议和的想法。

荀攸多次劝刘备兵贵神速,利用诸侯议和的战略性机遇期,占据整个辽东郡、玄菟郡,从而解除后方的威胁。

“有人占据辽东、玄菟二郡,就能解决北方的威胁?

不,恰恰相反,将直接面对乌桓、鲜卑、扶余人,加上高句丽,四面受敌!此外,公孙瓒怕也会出兵干涉!”刘备的话并未落下几日,,静海就传来消息,渔阳、辽西三千骑兵,带着充足的粮食,正通过辽西乌桓属国向辽东开来,其主将是公孙范。

大好机会,再次丧失,众将皆叹息,看刘备的眼神倒是更加信服,军中皆流传着料事多中的传说。

借公孙范前来调停,缺粮的公孙度急切第捏着鼻子忍下合约,双方以实际控制的海城河为界,公孙度付出马匹向刘备购买粮食。

关羽却依然不愿撤兵:“公孙范并非名将,公孙瓒鞭长莫及,是不是坚持再打一仗,胜不了再撤也不迟。”

刘备却不解释,坚持撤兵,只留下辽南太守甄俨、辽南都尉关羽驻守。

刚回到青州,曹操侵入徐州的消息令人应接不暇。

牵招讶然:“君候竟然能预测到曹操、陶谦之战,料事如神!”

荀攸笑道:“那是当然,君候属于老虎和狮子生的,自然超人一等。”

张飞:“我怎不明白,老虎、狮子能生出什么?”

荀攸:“老师。”

。。。

陈群得到快马传信,陶谦派人求救于刘备,并许诺以兖州的泰山郡北部、济北国等地。

当陈群回到胶州的东莱太守府邸时,发现父亲陈纪、邴原,出使返回的孔融等重臣,客将田楷,张飞、牵招、昌霸、赵云等大将都聚集于此。

陈群小声问旁边的孙乾:“使者在何处?有哪些人过来?”

孙乾:“已在驿馆休息。陈登、糜竺、陶商等一行十余人。”陈群顺着孙干的目光,发现府中的气氛比想象中的更加压抑。

孔融敲着桌子,一字一句:“陶方伯是我等的盟友,曾多次给予帮助和恩惠,徐州与青州,义为唇齿。陶公有难,我等自然应该以义报之,玄德公有什么难以决断的么?”

刘备的目光有些躲闪:“文举不要慌嘛。陶方伯与我有恩义,又是我的荐主,当然要援助他。现在讨论的是怎么援助。这几年北海、乐安、齐国、东莱四郡连年兴师动众,士卒疲惫,秋粮未收,资用匮乏,这些文举都是知道的。田都尉,齐国的情况怎么样?援助这事情你怎么看?”

孔融不满的哼了一声,转过头看向旁边的田楷。陈群知道,孔融名义上是北海相,名气大,学问高,本是青州除刘备之外最有权势、最有名望的人,可他手上却没什么精锐军队,北海又被刘备划走了好几个县。目前只有北海的部分治权,执政水平却不敢恭维,刘备虽然尊重孔融,却更重视田楷的意见。

田楷好像并没有听出孔融的不满,之前公孙瓒与刘备的冲突,让他很是左右为难,之后公孙度答应议和之后,公孙瓒才同意他留下来:“孔君说有些道理,青州与徐州唇齿相依,祸福相伴,自当援手。君候说的也对,兵者国之大事,举十万之师,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不可不慎。这几年青州各郡都很困难,乐安和齐国两郡更是首当其冲,百姓流离、田地荒芜超过一半。过些日子屯田的粮食收了,发兵更有把握一些。”

田楷,字世行,名字来源于《儒行》“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乃是幽州渔阳郡大族,原本历史上是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当世由于刘备的青州刺史已取得汉朝中枢的承认,故而先后被任命为平原相、齐国都尉等职务。齐国位于抵抗袁绍、袁谭的前线,田楷常备数千人兵力备战,其中骑兵两千余,军队的维护费用很大,去年、前年与臧洪、袁谭连战二年,早就搬空了乐安、齐郡的府库,马匹更是损耗了一半,全靠刘备支持才能维持。今年不打仗,在刘备的建议下,田楷的军队,几乎全部参与了屯田,目前夏粮早已收,粮食刚刚能平衡几个月的消耗,士兵们都睁着眼盯着秋粮,这才是重点。

孔融:“曹操一路攻城,不降者就屠城,若是等到秋后,怕是徐州之民,剩不下半数吧。田都尉竟不可怜这些百姓么?”

孔融这一说,指着田楷,实际是在骂刘备。

田楷张了张嘴,却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孔融一直对刘备划走了寿光等地,心怀不满。他自负文武兼优,但与学富五车的孔融相比,经学口才差得远,再说下去不过自取其辱。

气氛更加尴尬起来。

郗虑坐不住了,针锋相对地指责孔融:“孔北海昔日在剧县、都昌多次为贼所败,若不是州牧大人和田太守,也不知道能不能坐在这里,与我等纸上谈兵。

”言下之意屡败之将也知道用兵之要?

孔融属下的主薄怒道:“文举大人敢与董卓争于朝堂,即使被发配北海,所作所


状态提示:第569章 陈群之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