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汉起>第475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休伤我兄!”

张飞带着数名甲士,皆持大戟,横扫千军,将弓弩兵个个击飞。张飞骁勇,乃是刘备派给刘协的护卫,因此从宫殿中冲出,正好从背后给宫殿周台的弓箭手一阵胖揍。

赵云来回奔驰,长矛翻飞,无一合之敌,又在马上拈弓搭箭,专射持弓弩者,箭无虚发。管承率领一队甲士,冲上楼梯,意图控制城楼。

蹇硕气得几乎吐血:“刘备,你竟违背皇帝之命!”

刘备护着何进往北门逃:“皇帝去世前,招我近榻,曰史侯继位。将士们,别被蹇硕骗了!多想想你们宫外的家人!”

蹇硕:“别信他们,杀掉何进,佐董侯登基,个个官升两级。”

甄俨拍着潘隐肩膀,大呼:“我证明,蹇硕假传圣旨!”

甄俨是董侯从舅,常在宫里行走,他都如此说,将士们自然迟疑。

潘隐知道矛盾已挑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艰难地拔出刀剑:“蹇硕假传圣旨,图谋大将军、车骑将军,当诛!”

墙倒人推,蹇硕惊呆了,刘协的从舅、托孤的队友、自己的属下都在一刻钟内背叛,心中大痛,突出一口血来,仰天大呼:“先帝尸骨未寒,你等岂对得起先帝!”

。。。

两日后

南宫主殿德阳殿举行了简洁隆重的继位典礼,紧接着的大朝会上,新皇尊何皇后为太后,临朝主持朝政,尊董太后为太皇太后,甄贵人成了太妃,“董侯”刘协封为渤海王,改年号为光熹,大赦天下。

在所有仪式中,新帝刘辩举动有礼,无甚差错,赢得了朝臣广泛的认同。

但其畏畏缩缩、唯唯若若,万事皆从母、舅之言,也令不少人颇感失望。与万千母亲过分强势、儿子孱弱的典型类似,刘辩与何太后也是这样一对母子,换后世说法刘辩是个妈宝男。

刘备忍不住对荀攸说:“先帝曾言当今柔弱仁孝,不类先帝、孝桓帝。如今国家多事,需纠之以猛,当今如此宽仁,恐非社稷之福。”

荀攸呆了呆:“不是兄长放弃了立董侯,亲手把当今推上去得么?”

刘备:“立嫡立长,不以贤明。先帝既无明旨,我等只能从惯例。”

“惯例?兄。”荀攸顿感政治无比荒谬,“当今乃是嫡子加长子,先皇不立太子就是明摆着无意当今继位。”

。。。

新君既立,紧接着政治分肥。

后将军袁隗晋升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共同主持尚书事,成为事实上的两位丞相,好伙伴袁绍获得了雄职司隶校尉,南阳人何隅当上北军中侯。

表面上形成了何氏主兵,袁氏主政,何与袁共天下格局。

政治智商不高的何进自认为皇帝是他侄儿,有何皇后批阅奏折、掌握印玺、临朝听政,宫内有姻亲张让、张奉,宫外有何进、何苗掌兵,天下必定安如泰山。何进认为,就算袁氏掌握了行政权,也无法威胁何家的地位。

同时,董太皇太后、董重、赵忠等如丧考妣,没有获得任何较大大的好处,还无时无刻担心被清算。

至于蹇硕,已经失去了观礼可参与政务的权力。因为擅自动用禁卫军袭击朝廷重臣,本该立即审判,张让赵忠反复求情,才交给宦官们自己处理,暂时与刘协一样,活动范围被局限在永乐宫。

。。。

袁绍等党人十分愤恨宦官,通过何进的亲信门客张津,劝说何进将所有的宦官一网打尽。这也是袁绍等党人当初支持何进的最重要条件,何进曾亲口答应袁绍、何隅。

因为袁绍同时兼有守孝六年的全国道德模范、袁家嫡系、不错的经学家、成功的官僚、党人领袖、何进故吏等多重身份,还有身贼虎贲中郎将的兄弟袁术。

很多人认为孝子或具备较高道德标准的人(如党人)八成是忠臣,何进也因此十分信任袁绍,内心也比较赞成全部消灭宦官的计划――太多外戚秉政者被宦官政变杀掉,窦武、陈蕃这一对外戚、党人领袖更是同日被杀,何进也担心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与袁绍身上!

袁绍担任司隶校尉后,工作范围拓展到河南、河东、河内、弘农、关中,就不能天天与何进相见。何进为了获得更好的名声和补充自己能力不足,广泛征聘有智谋的人士,如南阳逢纪、颍川荀攸、荀彧、河南郑泰、广陵陈琳等人。

其中荀攸为黄门侍郎、荀彧守宫令,这两个职务也可以宦官担任,郑泰为尚书更是挤走了赵忠一党之人,让原本大权在握、如今利益受损的宦官们感到恐慌。

处于被审查中的蹇硕也有不少同情者与旧部,了解情况之后,写信给中常侍赵忠、宋典等:“大将军何进兄弟控制朝政,独断专行,征辟推荐党人图谋诛杀先帝亲信宦官。

我曾经统率西园军,何进怕西园旧部反弹,袁绍怕背负杀死上级的恶名,所以迟疑不处理我。如果我死了,何进就会毫无顾忌地杀死所有宦官,大权独揽。”

最后建议宦官们一起动手,找机会在宫内把何进杀掉。

作为何家的姻亲,张让代替了赵忠大长秋中常侍。赵忠失去影响力,也失去了为皇帝传递(批阅)奏章的权力,在宫中只是一个被边缘化的普通中常侍。

总算赵忠知情识趣,主动退位,才暂时逃过被清算,可依然心里惴惴不安。

接到蹇硕的信,赵忠如获至宝,深知这是与蹇硕、董侯划清界限的良机,立即告诉了中常侍郭胜。郭胜与何进都是南


状态提示:第475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