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汉起>第448章 无能焦和纵乱起

东莱、黄县、府衙

简雍:“徐州琅琊、东海、彭城等郡国流民乱起,多位守相令长遣使快马请援!”

国渊上前拜道:“请君侯速发援兵!”

刘备心想来的好快,可惜攘外必先安内:“青州怕也不安定吧?”

国渊:“农历六月的大水、暴风、海侵,对青州、徐州有着极大的不同。”

刘备:“青州受灾更重一些吧?”

国渊:“恰恰相反,徐州受灾更重!”

“理由?”刘备大概记得历史上青、徐黄巾复起,席卷整个青州,徐州没多大事。

国渊:“青州冬春多种植麦粟,冬小麦比例不小,五月已经成熟,六月大灾破坏的只是冬麦收获之后的豆、瓜、花生、山药,以及少数春麦、春粟。

徐州温度更高,水源丰富,多种植稻谷,因为稻谷产量远远高于粟麦,还可以在插秧前种莲,在稻中养鱼,养虾蟹,夏天四五月插秧,六月的洪水正好将低洼地带的高产田的禾苗完全彻底摧毁!”

简单而言之,一块田地六月遭灾,青州损失三分之一收益,徐州损失三分之二收益!

“君不愧农学专家!昔日孔子不教农学,亦不看重农学,现在看来,大错特错。民以食为天,郑博士教徒,才是真正的有教无类!”刘备就纳闷了,为什么历史上青州黄巾规模巨大,多达数十上百万,徐州黄巾却轻易被剿灭?

刘备:“具体对青州有什么影响?”

国渊:“徐州可能出现数十万流民军,席卷整个徐州!波及青州!”

刘备皱着眉头,结果一样,推理过程却有些不同。

邴原:“下官不同意!青州黄巾肯定比徐州威胁更大!”

国渊:“为何?”

邴原扳着指头一项一项分析说:“青州人口370万,即使经历大水、海侵,黄巾、流民之乱,依然有300余万,比徐州人口多数十万。青州6郡国、徐州5郡国,可论土地面积,青州与徐州大约为2比3。因此徐州受灾土地之比例,相对青州更小。

论气候,青州稍寒冷,徐州温暖,冬寒民易死,冬暖则可生。

最重要的是,冬季青州河流皆结冰,容易跨越,流民一旦聚集,必定连州带郡。徐州包括淮水在内的大部分河流,一般不结冰,即使结冰也很短暂,多数不能过人。流民就被分割为一块一块的,规模和影响力就小得多。

昔日前汉末年青州绿林起义,众数十万就是前车之鉴。”

青州流民与黄巾是**,徐州流民则是星星之火,前者立即爆燃,后者有个过程。

简雍说:“下官赞成邴县令说法,徐州地近人口密度更低的扬州,四散而逃也方便些。青州为海岱所限,更易聚集。

徐州人比青州人稍柔弱,习武之风不盛,即使流民起事也更容易击溃。”

刘备摸着下巴,徐州富庶,主张均贫富之黄巾教的市场小得多,又有浮屠(佛)教广为流传缓和了阶级矛盾,即使乱起,规模也小些。相对较少的人口,宽广的地域,大量的河、湖、丘陵、森林给了贫苦百姓挣扎求存的机会。

“青州之所以未与徐州同步生乱,多亏了君侯迁移10万贫民入乐浪带方。”孙邵话锋一转,“齐国面积只有济南国、乐安国一半大,人口却略多,近五十万,其中临淄为青州第一大都会,一城人口约三十万,冶铁、铸铜、制衣、制革、制陶等都极发达,多为非农业人口,粮食、木炭都难以自给自足,木炭需要泰山郡、琅琊国、鲁国等提供,粮食取之于徐州、冀州。

今徐州乱、泰山盗匪亦起,则青州之粮炭必不足,百姓无以过冬,必生乱!

提供赋税的三十万户民,反而可能成为三十万流民!乱民!”

“孙君不愧庙廊才!国君亦可比农家巨子也!”刘备哈哈而笑,国渊是难得的人才,专于农业,又是郑玄的徒弟,跟正苗红。孙邵在农业方面不如,在整体见识上过之,评价两人优劣,真不是个容易的事儿。

刘备清了清嗓子:“今天,就是要大家统一认识,北海、济南、乐安也类似齐国,只是齐国最严重,一旦乱起,不堪设想!

青州,古之齐地,有渔盐之利,属于经济发达、开发较充分之州,手工业、商业人口众多,农业人口偏少。和平之时,工商之利十倍于农业,战乱来了,丝绸、黄金、器皿、店铺既不能取暖,又不能饱腹,有钱有货品也买不来粮食!

之前,我不断囤粮就是考虑到现在!”

“君侯英明!”之前许多人对刘备大量购买粮食颇有微词,如今皆心服口服。

刘备:“诸君以冬季备寇、整修道路为名,前往各县,迅速召集壮丁,加以训练,挑拣精锐,加固城防,以备贼寇。

每县不少于一千人!黄县五千、胶州三千,兵源主要以贫民、流民、渔民为主,兼以豪族、乡绅子弟!”

邴原、王修、国渊等皆道:“喔,明白了!高,实在是高!”

太史慈小声问一旁的刘熙:“高在哪里?”

刘熙翻了个白眼:“釜底抽薪!没了流民、贫民,即使黄巾鼓动,亦巧妇难为无米之粥。”

。。。

十一月中旬,

徐州黄巾之乱扩展到青州,一方面,齐国、济南国的粮食、木炭价格疯涨,青州刺史焦和与齐国相虽得了刘备书信,依然无力救济,半是哄骗,半是放任,让临淄城内外之工匠自行投亲靠友,纷纷散去,祸害别郡。


状态提示:第448章 无能焦和纵乱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