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千古道鉴>第9章宾既醉止

伍崇林暂且把杯放下,开始传道受业。

“你们师傅我最大的好处,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有人说我评不上院士是因为老婆娶多了,我不这么看,说到底还是没拿出堵住所有人嘴巴的成绩。”

还没喝呢,就有点高了,有女士在座,他嘴边也没个把门的。

“我,包括你们几个,”他点了点已经出师的徒弟们。

“现在追求的应该是在科技史上的贡献了,院士不院士,不过百年事,到时两腿一蹬,你就算是圣斗士又如何。”这期望可是相当高。

“张若虚一篇《春江花月夜》,麦克斯韦几行方程,数千年后依然传颂,那都是世世代代写在课本里的东西,咱们啊,说到底还是差了让千年之后的晚辈肃然起敬的成就。”

这话题就有点大了,不过老爷子也的确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级别。

“所以,你们俩,”伍崇林点了点在企业工作的两人:“别光顾着搞管理,当人上人,捞钱,我不希望你们脱离一线科研太远,这辈子过的是舒坦了,依我看来,名垂青史已经跟你们无关了。”

“你们俩,”他又点了点在高校和夏科院工作的两人:“研究是摸着石头过河,育人是让别人摸着你过河,哪样做到卓越,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我希望你们都能做好。”

“至于你们俩,”伍崇林又点了点云妍和程策:“当务之急是把个人问题解决了,两个光棍,一天天没心没肺的,看着就碍眼。”

众人都笑,两个小狐狸发挥演技装腼腆,实际死猪不怕开水烫,房间里的空气也变轻松了不少。

一时间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互诉衷肠。

众人也都有点喝高了,程策四面出击,承担了主力重炮手的职责,把诸位师兄安排的明明白白。

席间,刘挺向甘向明敬酒,顺便问他回国的事,甘向明一声长叹,声音中有些满足。

“早就想回去了,问题我的研究太小众,过去多少年就只有那个基金会肯投钱,每年几个亿吊着。这次国内终于有资金上肯支持,我说什么也会回去试试。最迟一个月内吧,就回去。”

众人默默点头,甘向明的研究方向真是太小众了点,投资人听了一般感觉是科幻题材,夏科院的专家组听了也是面面相觑,觉得要不还是让别的国家投个几万亿先试试水,真有门的话咱再把人挖回来嘛。

简单来说,他是研究常态下的简并态物质的——注意,不是理论,是实操,也就是通过海量试错实验尝试制备这玩意,当然不是纯试错,是有方向的试错,算实验物理和材料的交叉学科吧。

这玩意要是研究出来全人类基本上就鸡犬升天了,当然前期投入也能让全世界所有国家绑在一起哆嗦。

现在国内既然有资金支持,甘向明也算得偿所愿了,只是不知道那资金够不够雄厚,禁不禁得起他的折腾。

孙艺轩又问宋志新一项技术产业化的问题,现在产学研一体还在路上,转化上终究是差了那么点意思,各种模式五花八门,轮番上阵,试验了一百年,也不敢说摸索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

宋志新摇头叹息。

“难,说到底还是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下大力气搞新技术产业化,整合产业链,都没问题,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不比市场现有产品差,可能还略胜一筹。”

说着他自己喝了一杯。

“我们要是出手,那几个傲娇的北欧小公司立马就能把他们给冲垮。”

“问题在于就算把他们都打垮了,咱们也喝不上几口汤,细分市场,容量就那么大,一年产值就那么多,我就算把这块占完了,都还不够我改造生产线的成本呢。”

孔艺轩也叹息,有时候新技术被束之高阁,还真就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

比如一百年前困扰夏国很久的圆珠笔笔尖问题,那时候夏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唯一全产业链工业化国家,结果造不了小小圆珠笔的笔尖。

为啥?

就是因为制造笔头需要特种钢材,微米级别的精加工还不能开裂,达到这种效果必须用很多特殊的微量元素,把钢材调整到最佳性能,微量元素配比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着钢材质量。

这个配比找不到,夏国的制笔行业永远都需要进口笔尖钢。

问题这配比是人家的商业机密,你想找只能去试,投入多少完全是个随机数,整个行业就这么大点,冒着可能投入天量资源不见成效的风险去试,结果最后就算把市场全占了也收不回成本,你说咋办?

从经济理性角度来说,李嘉图早说过了,比较优势理论嘛,买不就完了。

但是,大国是不能单纯从经济理性出发考虑问题的,大国有大国的难处,也有大国的办法,真要发狠解决问题,我不计成本就是了,夏国最终也是如此解决这一问题的。

先解决有没有,能不能的问题。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甘师兄使了个眼色,方萌找了个借口出去结账,没过一会面色诧异的回来了。

“小师妹,你这就不乖了,到了师兄师嫂地头上,哪有让你埋单的道理。”

方萌坐在云妍身边假装嗔怒,这一单五千多刀,去结账的时候本来还心疼,哪知小师妹财大气粗,早把事情办妥当了。

云妍眨眨眼睛,满脸疑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有位署名云泰初的先生把账给结了,咱们今


状态提示:第9章宾既醉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