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孙桓的特战部队突然出现在西北一带,正好打在了联军合围咸阳汉中的最后一个口子上。

联军苦心经营,深谋远虑了半年的包围战,短短七天,就被孙桓撕了个四分五裂。

从成都出兵,特战队跟狂风扫落叶一样,将咸阳后方的十来个城池全部收入囊中。

在这只神鬼莫测的特战队面前,联军的部队就像纸糊的一样。

一碰就碎!

整个联军内部,都谣传是地狱里的恶煞来了,来索命了!

九月五日,联军的一只先头大部队遭遇孙桓亲自带领的部队,兵败如山倒,仗才打响半个小时不到,全军溃败!

九月七日,在乌镇,一只三千人的大型运粮团队,碰巧遇上了十个特战队,双方为了争夺粮食展开了巷战。

结果无一身还。

……

令人震惊的战报如同雪花片一样飘向了联军的大本营。

李牧看着战报,整个人都是懵的。

十个人打掉了他们三千人的团队!

一百个人,就能把驻军三万的城池打掉!

这可能么?

除非他们每个人都是天神还差不多!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

李牧不相信,也不得不相信。

城池已经丢了,人也死了。

他顿时生出一种无力感。

面对这种捉摸不透的敌人,才叫真的难受。

不过,既然仗已经开打了,就绝无回头之路。

国内也在源源不断的给他施加压力,让他火速回国。

可是,李牧知道。

大秦还没有倒下!

即使是千疮百孔,面对了两百万大军的大举进攻。

汉中没有拿下,咸阳更是没有拿下。

大秦就如同海浪里的礁石,任由他们狂风大浪,却屹立不动。

现在又出现了一个什么特战队。

能十个人就打掉他们几千人,一百人就能攻城。

李牧心里苦啊!

好不容易把汉中和咸阳给围住了。

眼看他们就断粮,消耗的差不多了。

决战的日子也一天一天的逼近了。

这只没来由的特殊部队,已经成了他的心腹大患。

不行!

再拖下去,绝对会再出现变化。

李牧亲自写了一封请战书,让快马加鞭送去给廉颇。

只要廉颇配合他,几路大军一起压进。

也许还有翻盘的可能。

……

咸阳。

战报同样是传到了这里。

虽然敌军封锁严密,但是毕竟是本土做战,很多消息还是能通过一些不为人知的渠道传进皇宫。

“孙教授,收复明城,杀敌一万!”

“孙教授,大破乌镇守军,截断敌军粮草无算!”

“孙教授已经紧逼咸阳,郑城光复!”

……

“好!”

嬴政看着这些战报,忍不住重重的一拍桌子。

深深的吐了一口气。

仗打了这么久,一直都是联军在调集大军攻打他们。

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气了。

孙桓的特战部队,是大秦国内第一只主动出击,并且取得赫赫战果的雄师!

怎么不让人振奋!

草堂上,众大臣也是面露喜色。

大秦的王爷回来了!

他们在战报上,读到不仅仅是收复城池那么简单。

大秦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可用之兵了。

孙桓能收复这些城池靠的也肯定不是军队,而是他的新发明。

孙桓之前在大秦发明的那些东西,他们可全都是知道的。

虽然以前都有些惊吓。

但是这一次,惊吓的就不是他们了。

而是敌军了。

激动之余,所有人皆是感觉到了。

大秦有救了!

一直以来,堆在他们头顶的乌云,似乎终于有了消散的征兆。

毕竟,仗打了这么久了。

大家总是提心吊胆的。

谁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

大秦倒地能不能撑住,也是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好。

但是只要孙桓带着他的新发明回来了。

这一切就都不好说了!

将敌人赶出自己的家园!

这是所有大秦人的信念。

战报接着传来。

孙桓的特战队快的令人目不暇接。

每一天,都有新的城池被光复。

战报上的描述也越来越明细。

“河岸大捷!孙王爷一百人,持火器,攻完城,敌军守军五万,我军伤亡零,敌军伤亡一万,俘虏四万!”

“西北大捷!特战小队五百人,攻郑城,克敌十万!光复郑城!”

“咸阳城外大捷!特战小队,三人,与敌军野战部队遭遇,敌军三千全数阵亡!”

……

这些战报,一个比一个来的快。

这也就意味着,孙桓马上就到打到咸阳来了!

所有人每天晚上都是兴奋的睡不着觉!

一睁开眼睛,就是问自己的下人,王爷来了没有。

结果,孙桓在咸阳城外一百里处,遭遇了一只真正的大部队。

这是合围咸阳的李牧统帅的军队,整整有二十万人!

连绵十里的营帐外带出都是走动的士兵,在夜晚中,营地里的灯火如同繁星一样多。

面对这样一只大规模部队。

孙桓还是手上捏了一把汗。

毕竟,他打了这么久,战术其实也暴露的差不多了。

对方也不是傻子。

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愣头就玩枪口上撞了。

迂回包抄这样


状态提示:第173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