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仙侠修真>大梁仙儒>第15章风雪亭临别赠诗下

大儒朱清把玩着他心爱的砚台,沉默不语,他这一方砚台,得于偶然,是一次在灵台山时,无意中救了一名山中崴脚的道士,将其背至观中,后来那道士为了感谢他,将灵台山道观门前的踏脚石打磨成一方灵龟砚,并言,灵砚千人跃,如涉万水千山,水墨自生。

今日拿出来,其实是为了感谢麓山书院这七年的照拂,送与有才有德之人,自不会明珠暗投,送与子侄,也尚为一段佳话。

但此时站出来的杜雨生。

显然并不是朱清眼中这一块灵龟砚的主子。

程启与朱清秉烛多年,观一眼而知念达,他略微沉吟道:“既有好诗,献来吧,若是好,这紫毫笔便赠与你吧。”

程启来自江南世家,一支笔纵然珍贵,但他还有更好的笔收藏,不愿意让朱清心里有疙瘩。

颜松溪抚须带笑,一脸期待,但谁也不知他心中想法。

杜雨生平日里苦学勤修,心思自然也是通透的,他隐约感觉到不太对,心中稍有愧疚。

他并非刻薄之人,又无朱子涛那样的家身,可保衣食无忧。

在书院求学已六载,过了县试和府试,倒在院试的最后一关,仔细思来,四书五经常读,唯一原因,或为缺少一举人先生指点迷津。

是的。

如今,松溪公将麓山书院收弟子。

他太想冒尖了。

杜雨生一一拱手,也不等书童以笔墨伺候,随吟道:

“朝奏圣言九重天,夕迁麓山又七年。

风雪亭中遥相对,大梁郭阙近在前。

清风送来朱砚台,紫毫抒写启章程。

胸有文章待君王,岂将岁月空蹉跎。”

吟毕,杜雨生恭敬行礼,神采飞扬。

朱清,程启两位大儒闻言,对视一眼,复又看向杜雨生,然后又对看一眼,双方眼中,都有遗憾。

是的。

这一首七言律诗水准极高!

不仅将二人过去事抒发出来,还暗喻他们的志向,尤其是最后一句‘胸有文章待君王,岂将岁月空蹉跎’,更是将他们多年的愤懑抒发出来,而如今又出仕,君王自不相待,暗指君臣皆明。

妙处还不止于此。

这第三句‘清风送来朱砚台,紫毫抒写启章程’,里面暗藏二人的名字,这一记马屁拍的真溜!

不给砚台紫毫都不好意思!

“好诗!”

颜松溪颔首称赞。

他站的角度与朱清,程启不同,纯粹从诗上品评,全诗挺不错,虽然第三句过于功利了一些,在颜松溪看来,杜雨生颇有‘急智’。

这样的人,正常情况,考中举人不成问题。

但是以送别诗‘绑架’朱清和程启,虽然机智,若心思往坏处使,未来是一个‘危险人物’。

颜松溪在朝堂沉浮多年,见到太多老银币,城府一个比一个深。

此子,必须得好好教导,引上正途。

否则将来一朝腾达。

或为朝堂之患。

这一点,朱清和程启,迟滞数息,同样敏锐的觉察到这一点。

今日风雪亭送别是要传遍于士子之间的。

若送。

则将来或有隐患。

若不送。

岂不是落下一个寡恩学子的名声。

朱清和程启对视。

再看低头谦恭的杜雨生。

两人有一种如坐针毡之感。

此子。

不简单!

人群中。

宁恒打量着杜雨生的那谦卑的身影。

若有所思。

这时,颜松溪起身,立于风雪亭前,道:“可还有其他学子有好诗呈来?”

话落。

各学子面面相觑。

他们面露尴尬。

倒不是没有准备。

而是心中有逼数。

杜雨生这一首诗。

把路走窄了。

他们都不好意思献丑。

就连老秀才宋昌明,老脸上也露出复杂之色。

教书多年。

竟未识破,自己的学生中,暗藏着一条黑龙。

他思忖半响,竟吟不出一首堪比学生的诗来。

越发的窘迫。

只是,如今的局面。

杜雨生诗虽好,决不可得头彩!

宋昌明转身,点名道:“王顾,可上来一试?”

学子中,钻出来一名学子,他拱了拱手,从袖子中取出一首事先准备好的诗,当众念了出来。

但比起杜雨生的,差了许多。

宋昌明面色难看。

又点了几人的名字。

出来吟诗。

一个比一个烂。

颜松溪人群中扫了又扫,不见那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家伙。

心道,莫非此人是杜雨生?

若是这样。

他心中一阵惆怅。

就在此时,朱子涛忽然道:“老先生,我家兄弟也是您的学生,怎不点他?”

“你家兄弟?”宋昌明一阵疑惑。

朱子涛跑到学子中,一把将宁恒推出来。

“呐,子恒,我们两兄弟。”

说完,朱子涛小声在宁恒耳边道:“兄弟,别怪我坑你,我特么就是恨啊,杜雨生那家伙,要拔得头筹了,涛哥不喜欢,想想办法,你明白吗?”

草,涛哥不喜欢。

你小子牌面挺大啊。

好吧。

为了自家兄弟。

宁哥抄了!

“学生宁恒,字子恒。”

宁恒不卑不亢。

但此时众学子有轻微的碎语声。

朱清和程启二人心思漂浮。

颜松溪则打量着眼前的少年。

好一个俊


状态提示:第15章风雪亭临别赠诗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