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召唤莽夫>第8章李儒的计策

进行完加点之后,李儒并未感觉到自己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不过暂时他也无法实验,当下更重要的事情,是虎牢关前的全局谋划。

不知过了几个时辰,李儒走出房门,吩咐阿福准备些饭食送进来,此时他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计划,但具体细节,他还要仔细的斟酌,今晚一定是个无眠之夜了。

一夜无话,到第二天卯时,李儒两眼放光的走出书房,虎牢关的事,他已然成竹在胸,只需要向董卓禀报一声,李儒相信他这位岳丈一定会依计行事。

阿福知道李儒彻夜谋局的习惯,整夜猓这时已经侧倒在墙边睡着了,李儒轻轻的将阿福推醒,吩咐他去准备些饭食,送到书房,然后就让阿福回房休息去了。

毕竟晚上,可能又免不了要一路奔波。

李儒用完早饭,自己也回房中躺下,此时太阳已经升起,照的房中透亮,可他必须强迫自己入睡,因为他知道,此时如果不好好地养精蓄锐,今夜一定是打不起精神。

躺下的时候,李儒看着满是阳光的屋子,突发奇想,看来窗帘和眼罩,应该要安排一下了。

过了午时,阿福前来唤李儒起床,这是他早上便交代过的,草草的洗漱用餐之后,便让阿福备车前往太师府邸。

董卓此时刚刚用过中午的膳食,正在堂上小憩,李儒只得在旁边等待,在这等待的时间里,李儒心中又将之前想好的方案演练了一遍。

同时拥有三国时期李儒的谋局能力和21世纪李儒的历史知识与创新思维,不夸张的说,92的智力已经代表不了李儒此时的谋划能力了。经过反复几遍的推演,李儒深信自己的这个计策,一定是万无一失。

董卓醒来后,见到在堂上已等待多时的李儒,说道:“文优,你看这,年纪大了,不免贪睡,等急了吧,来我这里,所为何事啊?”

李儒回道:“太师,不妨事,在下也是刚到。”

李儒定了定心神,继续说道:“太师,臣从汜水关返回之后,便一直在想退敌之事,这两日在家中冥思苦想,心中已有计划,特来向太师禀报。”

“哦?前日你不是说只需坚守数月,反军便会不战自退吗?”

“话虽如此,可如若就此放众诸侯各回领地,其力量还是在的,若是他日再有人斩木揭竿,洛阳岂不是又将陷入危险之地。不如趁此机会,果断出击,一来消耗联军兵力,二来也可断去后顾之忧。”

“甚好,文优有何计策,快快道来。”李儒所说的,是董卓之前没有想到的,若是他日诸侯再重新集结,攻击洛阳,那场面,自然是董卓不愿看到的,想到这里,他心中闪过一丝侥幸,多亏身边有李儒这样的谋士。

李儒走近董卓身前,俯在董卓耳边说到:“太师只需要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李儒离开董卓府邸之后,便嘱咐阿福回家收拾行装,并特意交代了一声,要樊梨花随行。

李儒叫上樊梨花,一是有心测试一下樊梨花的能力,二来也是想将这位如夫人推到台前,如果能立下一些战功,在军中谋个职位,也方便自己以后行事。

吩咐完阿福之后,李儒便独自往吕布府上去了。

因为汜水关的战情稍缓,吕布此时仍在洛阳待命,同时负责统领拱卫洛阳的守军,李儒计策第一步的关键人物,便是这迟迟都未在联军阵前露面的吕布吕奉先。

吕布作为董卓的义子,又官拜中郎将,其府邸自然也是十分恢弘。

吕布此时正在后园中操练武艺,手中的方天画戟舞的虎虎生风,吕布只是轻轻一挥,园中廊柱便应力而断。

“好武艺!将军掌中这杆方天画戟,放眼天下,应是也无人能敌!”

吕布闻言,止住了手上动作。转身看到了李儒:“原来是李先生,未曾远迎,奉先失礼了。”

吕布与李儒的关系还算不错,这两人互相都深知对方的厉害之处,颇有几分惺惺相惜的味道。

吕布将李儒让进正堂之后,吩咐下人奉茶,这才开口问道:“不知先生前来,所为何事?”

李儒向吕布说到:“在下近日才从汜水关返回,诸侯联军如今正厉兵秣马,时刻准备攻陷汜水关,洛阳危在旦夕,不知将军有何打算?”

吕布说到:“前些日,先生不是方在太师堂前说到只需坚守几个月,诸侯联军便会自行溃退吗?”

“话虽如此,可静待诸侯退兵只是下策,如不能伤其筋骨,不日还会有第二次联军,第三次联军。因此,我们必须趁这诸侯联军如今士气低沉之机,举兵反攻,挫其元气,这样洛阳才能高枕无忧啊,将军。儒方才从太师府邸返回,董太师也是此意,故特来请将军出山。”

吕布和董卓虽然不是亲生父子,但在战略眼光上,两人却是师出同门,甚至吕布较之董卓,还更加不如,听了李儒的话,吕布知道,李儒这是来给自己派发任务了。

吕布说到:“先生所言极是,不知太师有何吩咐,布自当遵行。”

李儒在吕布耳边轻声交代了几句,便起身告辞。

吕布在接到命令之后,不敢怠慢,披上战甲,便动身出城去了。

李儒计划的第一步,便是借着吕布胯下赤兔马的日行千里之能,给联军上演一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好戏。

话分两头,联军大营中,众诸侯日日聚集,但这顶大帐中,却从来没有传达过进攻的指令,最初还会日日安排口齿毒辣的军士前去关


状态提示:第8章李儒的计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