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召唤莽夫>第296章重农抑商

李儒心中一边想着该怎么解决洛阳百姓的粮食问题,一边又想:既然已经和这个粮食店的老板打开了话题,不如索性再多问一些信息。

毕竟这背后的情况,也只有在这市井中生活的人才能够真正的了解。

李儒虽然还不至于久居庙堂之上,但也的的确确的很少来到民间去体察民情。

李儒便又对着那个粮食店的老板问道:店家,我们记得在家乡的时候,虽然粮食也不多,但总是够一家人吃食的。

可这刚来到洛阳,便见到粮价竟然如此的贵,店家,敢问这洛阳城中的粮价是近几年突然涨起来的,还是一直以来都是这个价码?

那粮食店的老板,听了李儒的问话,叹了一口气,随后缓缓的对李儒说道:唉,你们是外地来的,自然是有所不知。

这自从那个叫张什么.

李儒接上粮食店老板的话:张角。

粮食店老板不住的点头:对,对,对,就是那个叫张角的,自从这个张角造反,闹了黄巾贼,这许多的田地都被当兵的给毁了。

好多粮食就那么着烂在地里了。从那以后,这粮食就一天比一天贵了起来。

后来官府又说要出兵平乱,你说,这大兵们吃的粮食从哪里来,能从那些官老爷的口袋里抽吗?自然是不能,还是要从我们百姓身上搜刮。

这本来一年辛苦到头,就打不出多少的粮食,又被官老爷征了一批,黄巾贼毁了一批。

还有些城中的地主乡绅,兴许是想着有备无患,给那些佃户们收的租子也涨了起来,这一来二去的,粮食本来就不多,价钱自然也就涨起来了。

那粮食店的老板说到这里,人又忍不住的叹了一口气,对着李儒说道:客人,您别看我是卖粮食的,可连我自己家里都成年吃不上饱饭。

这黑黢黢的杂粮实在是难以下咽,孩子吃了上不出茅房,每日只能从细粮里抽出一点让孩子吃了,我们两口子就只能吃这些草根树皮掺出来的粮食。

那店老板说话,李存孝抢先问道:官府就不知道百姓们的处境吗?既然百姓都生活的如此艰难,官府却为何不开仓放粮?或者下令让你们粮店把价格都调下去。

李存孝的话说完,那粮食店的老板笑了一声,对着李存孝说道:这位小哥,我看你年纪也不算小,怎么如此天真。

那官老爷们哪里会顾得上去管百姓的死活,他们在自己的府邸之中,大鱼大肉的吃着,又哪里会知道这市面上的粮价已经涨到这种程度。

再者说了,就算他们知道,这开仓放粮,放谁家,放你家的吗?

李存孝被那粮食店的老板教育了一番,心中有些恼火,正想开口,说那粮食店的老板怎么说话这么不知礼数,却被李儒给拦住了。

李儒对着李存孝说道:存孝,你从小家境优渥,自然是有所不知,这老板说的才是实情,才是天下万千穷苦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那店老板听了李儒的话,又对着李儒说道:这位客人才是真的明白人,你们有所不知,这洛阳城毕竟是天子脚下,背靠着大树好乘凉,已经还算好的了。

要是到了那乡下,我听说,卖儿卖女的都有,若是卖不了,还有许多人家易子而食

李存孝听了那粮食店老板的话,又对着李儒问道:兄长,这易子而食是什么?

李儒叹了一口气,这李存孝从小便是个武痴,只顾着学艺习武,家境又还算优渥,后来到了洛阳之后,便一直跟随在李儒的左右,要不然就是在军中。

是实实在在的没有深入过民间。

李儒对着李存孝说道:易子而食,就是百姓们实在是家中无米下锅,便把家里的小孩吃了,又因为狠不下心,只好与其他人家互相把子女交换,吃别人家的小孩。

李存孝听了这话,心中无限震惊,脸上已经阴沉了起来,他没有想到,这皇城脚下的百姓竟然已经过得如此艰难。

李儒见到李存孝的表情,也想到了李存孝心中的想法,但对于李儒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安慰李存孝,而是针对这样的现状去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

所以李儒也并没有刻意的去安抚李存孝,而是伸出手拍了一下李存孝的肩膀,随后对着那个粮食店的老板说道:店家,多谢答疑解惑,我们兄弟三人再去他处转转。

那粮食店的老板可能也是本身就店里没什么生意,成日的见不着人,和李儒、赵云、李存孝三人聊了一阵,反而是解了闷儿了。

所以那粮食店的老板态度倒也很好,对着李儒一拱手,说了声:客官慢走。

拜别粮食店的老板之后,李儒又带着赵云和李存孝两人继续往前走,一路上凡是遇到的大小店铺,李儒都会进去询问一番经营情况和各类商品的市场价格。

这不问不知道,一问才真的是吓了李儒一跳,李儒虽然是从二十一世纪来的人,对这三国时代的物价没什么基本概念。

但李儒光是听那些摊贩或者店铺老板报出的价格,心中就清楚这种价格一定不是百姓能够负担得起的。

但随着询问的摊贩店铺越来越多,李儒的心中又生出了一个新的疑问。

那就是,为什么这些摊贩、店铺将物品卖的价格那么高,可他们店中却依然显得十分贫瘠。

如果说是因为价钱太高,老百姓们买不起,所以才生意惨淡,但这里可是洛阳,洛阳城中毕竟还是有许多的官商富贾的,百姓们买不起,


状态提示:第296章重农抑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