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召唤莽夫>第206章攻心为上

董卓带兵五万,离开了洛阳,正在前往徐州的路上。

除了五万军士外,董卓还带上了牛辅、华雄、胡轸、徐荣等一干将军。

董卓将牛辅任命为了主将,又将华雄任命为了先锋,胡轸和徐荣两人则为副将。

虽然吕布的叛逃对于董卓来说是个很大的损失,但董卓毕竟是在行伍之中起家的,身边还是有不少的将军的。

董卓此次出征所带的华雄、牛辅、胡轸、徐荣等人,也全部都是骁勇善战的人,董卓对他们也是极度信任的。

要说董卓为什么没有带上李儒身边的李存孝、赵云以及尉迟恭、高顺等人,董卓心中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赵云和李存孝虽然都是有官职在身的,李存孝是征虏将军,赵云是奉义中郎将,但两人实际上却并不常在军中出现,更多的时候是在担任李儒的护卫。

所以董卓自然是不好调动李存孝和赵云两人。

至于尉迟恭,虽然尉迟恭也经过了两次的升迁,如今已经从最初的一名普通士兵,逐渐的变成了平虏校尉,到如今的平虏中郎将。

但董卓对尉迟恭的了解并不算多,而且还要留下尉迟恭统领守卫洛阳的军士,所以也并没有调动尉迟恭。

至于张辽和高顺两人,则是更加简单了,高顺虽然接了李儒的密令,率领三千陷阵营军士趁夜进入洛阳,协助李儒平定了吕布王允之乱。

但高顺和张辽的实际职责是守卫虎牢关,而董卓又没到无人可用的地步,虎牢关又是洛阳的门户,与洛阳唇齿相依,所以董卓自然是不会调动虎牢关的守将。

而且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董卓是一直呆在洛阳的,对于高顺和张辽的战绩,也只是在李儒呈上来的战报中看到了几眼,对于这两人的印象也并不深刻。

正是这些原因,董卓出征的时候才决定启用自己手下的老班底,也就是胡轸、华雄、牛辅、徐荣等人。

却说董卓从洛阳出发的时候,曹操早已经取下了彭城,因为初战十分顺利,不禁没有产生多大的消耗便取下了城池,而且还收服了陶谦手下的臧霸、王朗。

这不禁让才刚刚起兵没几年的曹孟德开始有些膨胀,想要保留实力,能以尽量小的消耗取下徐州。

曹操便与郭嘉商量,对着郭嘉说道:奉孝,彭城一战我军打得如此顺利,如今整个徐州的境内,凡是陶谦的部下,听到我军的名头,无不望风而逃,我们何不借势做些文章。

郭嘉听了曹操的话,微微一笑,对着曹操说道:主公心中所想的,莫非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曹操一点头,对着郭嘉说道:正是。既然我军如今初战告捷,如今大军压境,徐州城中,可谓是人人自危,不如散些投降的书信进去。

曹操的话还没说完,郭嘉便接了过来,顺着曹操的话继续向下说道:若是能就势,借此计赚开徐州的城门,我军也省去了许多消耗,能更好的保留实力,若是此计无效,到那时在进攻徐州也不迟。

曹操听了郭嘉的话,一拍大腿,对着郭嘉说道:正是如此,奉孝啊,你真是我肚里的蛔虫啊。

郭嘉微微一笑,对着曹操说道:主公此计,依郭嘉来看,也不是不可行,只是有一点隐患。

曹操听了郭嘉的话,问道:奉孝,你所说的,是什么隐患?

郭嘉缓缓的开口,对着曹操说道:有道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攻,谋略之中,攻心最上,若是这样来看,主公的这一条计策自然是没有问题,可是.

曹操又问道:可是什么?

郭嘉对着曹操说道:可是,如今我大军已经兵临城下,若是直接对徐州发起进攻,虽然难免损兵折将,但胜算还是很大的。

但若是按照主公之计,在徐州城中散布流言,引得人人自危,到那时说不定会出现臧霸,王朗之类的人,主动献城投降,主公便可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徐州。

但这条计策的隐患就在于,主公这么做的同时,也是给了陶谦准备的机会,若是陶谦在各地求援,主公岂不是错过了大好时机。

曹操听了郭嘉的话,不由得放声大笑,一拍郭嘉的肩膀,对着郭嘉说道:奉孝啊,你何时变得如此谨慎了,那陶谦什么人缘你心中不知道吗?

而且如今正逢乱世,各地诸侯都在积蓄实力,要不然就是在攻城伐地,谁会抽出空闲带兵来援助一个陶谦?

而且我此次进攻徐州,是打着为报父仇的旗号而来的,谁若是前来援助陶谦,便是与我曹操为敌,你觉得天下间会有谁冒着与我为敌的风险前来救援陶谦呢。

郭嘉点了点头,对着曹操说道:自然没人会希望与主公交恶。

曹操又拍了拍郭嘉的肩膀,对着郭嘉说道:如此便是了,奉孝啊,你这便下去准备吧,派人在徐州城中散布流言。

就说我曹操有令,此次进攻徐州,目的只在陶谦,而不在他人,若是有人开城献降,则饶他们不死,若是负隅顽抗,待我进城之后,势必屠尽城池中所有人。

郭嘉点了点头,回了曹操一声:遵命。便离开了营帐。

其实刚才曹操所说的话,郭嘉又如何不知道,即使陶谦发出了求援的消息,想必天下间的各股势力也不会有人出兵前去援助陶谦。

但作为军师,即使是一丝丝的隐患,郭嘉也是必须要说的,这便是作为一名军师的职责。

所以即便曹操说郭嘉过于谨慎的时候,郭嘉也并不生气


状态提示:第206章攻心为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