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召唤莽夫>第124章王允的决心

却说曹操刺董失败后,王允虽然觉得遗憾,但好在曹操得以逃脱,王允也并没有受到牵连,曹操回到了自己老家沛国樵县招募乡勇,而王允则继续在洛阳城中做着他的司徒。

可就在不久之后,王允的第二次机会便来了,王允的第二次除贼扶汉的计划也应运而生。

而这个机会便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自从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回了自己的老家沛国谯县后,便散尽了家财,招募乡勇,也拉起了一股属于自己的力量。

同时与曹操同族的夏侯惇夏侯渊兄弟也来投奔了曹操,曹操还得了许褚典韦这样的猛将,这时,天下间反抗董卓的声音越来越高,曹操便举起了义旗。最终促成了十八路诸侯讨董一事。

当时十八诸侯的盟主袁绍是当朝太傅袁隗的侄子,袁家四世三公的美名普天下皆知,虽然王允出身的太原王家并不如袁家那般显赫。

但王允和袁隗两人同朝为官,又都是出身名门,所以私下的关系一直都算不错,不仅如此,王允和袁隗也都是忠汉阵营的主力,所以关系更是亲近了一层。

而起兵反董卓的十八路诸侯联盟中,光是袁隗所在的袁家,便有袁绍和袁术兄弟两人,那些日子里,袁绍和袁术每日派人向袁隗传来最新的消息。

袁隗每每得到袁绍或袁术传来的最新消息:今日又有某某诸侯入盟,加入了一起讨伐董卓的联盟中、今日大军又向前行进了多少里,不日便能抵达洛阳,诸如此类。

那些日子里,袁隗和王允两人心中只觉得自己的抱负终于要实现了,虽然每日面对董卓的时候依旧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那时候的王允和袁隗却已经将董卓当成了冢中枯骨。

可令袁隗和王允都没有想到的是,最终成为冢中枯骨的人竟然是袁隗的亲侄子袁术。袁绍与十八路诸侯联军先是在汜水关被华雄阻拦住,止步汜水关。

后来虽然关羽战退了华雄,但联军之中每个人都心怀鬼胎,又加上李儒连出妙计,最终袁绍为首的十八路联军在虎牢关前被董卓军打得四散奔逃。

原本如果联军能够吸取教训,再图洛阳,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没成想,十八路诸侯各自回到属地之后便开始了新一轮的抢夺地盘,各地刀兵四起,最终终于再也没能形成气候。

而袁隗在得到了十八路诸侯联军在虎牢关前大败,数十万兵将死走逃亡伤的消息后,登时眼前一黑便晕倒在地,随后袁隗家中的人赶忙请来郎中,两剂汤药灌下去,人才醒来。

当时王允来探望袁隗,袁隗还曾对着王允说自己的两个侄儿皆手握一州之地,兵强马壮,虽然这次失利了,但根基却并未动摇,只要再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便能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可袁隗并没有等到袁绍和袁术卷土重来,没过两日,袁术阵亡的消息又传入了袁隗的耳中,袁隗听到这个噩耗的时候,又是一口老血直接喷出,人再次晕了过去。

袁术这个侄子,虽然平日里并不怎么招自己这个叔叔袁隗的喜欢,但毕竟是他们袁家的骨血,而且袁术手下兵精将足,对于袁隗来说,袁术也是光复大汉的希望。

自此之后,接连的噩耗传来,袁隗本来就年事已高,又接连几次的急火攻心,身体大不如前,便辞去了官职,在家中休养。

虎牢关前大坡十八路诸侯联军之后,董卓还想以私通反贼的罪名将袁隗拉出来斩首示众,以儆效尤,但当时袁隗已经重病在身,卧床不起,眼看着时日无多了。

在李儒的建议下,董卓趁着刚刚得胜,情绪正高涨,便绕过了袁隗,准了他告老辞官的请求,但却不准许他离开洛阳,只准在洛阳城中休养。

人老先是心老,袁隗在经历这一连串的打击之后,心中对先人,对先帝,对大汉的列位皇帝,对袁家的列祖列宗都觉的心中愧疚。

就在李儒与袁绍的决战快要来临的时候,袁隗拖着病躯,跪在自己先父,安国康候袁汤的灵位前,连磕了三个响头。

袁隗对着袁汤的灵位说道:先父大人在上,如今天下大乱,董卓专政,然不孝子袁隗上不能报国安民,下不能保宗亲周全,袁隗实在愧对先父,九泉之下无颜面见父亲大人。

那一日,袁隗在自己先父袁汤的灵位前跪了很久,说了很多话,还下了令,让府中的任何人都不准进入那个房间。

袁隗在房间中待了整整一天,一直到晚饭的时候,袁隗的夫人,也就是马伦,经学大师马融的女儿,也是当朝太尉马日磾的同胞姐姐,觉得这么待着也不是事,这才去叫袁隗。

可袁隗将房门反锁,马伦怎么也推不开房门,无论怎么叫房中也无人回应,马伦只得叫下人撞开了房门。

可一打开门,马伦和袁隗府中的下人才发现,袁隗已经跪死在了自己先父袁汤的牌位前。

而袁隗葬礼举行的日子,便是李儒大破袁绍的日子,那一日,王允作为主宾,主持着袁隗的葬礼,董卓并没有出席,但却派了吕布前来。

吕布只是走到灵位前这短短的距离,便能感受到身边有无数人的眼中都燃着火焰,但却又因为皆是文臣,忌惮吕布的骁勇,所以每一个人敢于发作。

也就是那一日,王允从袁隗的葬礼回到家中的时候,心中更加坚定了誓与董卓不两立的决心,国仇未报,又添私仇,王允默默的也将袁隗之死归咎给了董卓,也将这个报仇的责任担在了自己的肩


状态提示:第124章王允的决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