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皇宋无敌>238、昭文馆中的沈括

皇家书籍存放之地——昭文馆。

沈括刚一当值,就有人跑来很八卦的告诉了他一件大事情。

“官家要开论辩之法。”

沈括不明所以,细细询问之下才得知,这阵子闹的厉害的科举改制一事,不得不让朝廷行了这论辩之法。

何为论辩,便是口才,何为口才,便是引史据典。

一张口便抵得百万军,纵横天下的苏秦、张仪、公孙衍,哪个不是国之重器,令人羡慕。

而今,官家要行论辩之法,不知是个人将要名动天下,真是令人心动。

沈括甚至对此有了些许的期待,正好趁此机会,他也去观一观京师英才。

“这下子,京师可是有热闹看了。”此人满脸的看热闹神色。

沈括敲醒他道:“在看热闹之前,先把昨日遗留的活做完。”

此人神色顿时垮了下来,沈存中就是如此,做事情总爱一板一眼。

不过,看在他经常帮着自己做活的份上就容忍他这一次罢了。

整理书籍的时候,沈括忽然想起了那日富弼找来自己对自己说过的话。

“存中,青州府尊的人选官家已经定下来了。”

“是苏轼。”

沈括当时就一阵心痛,落选总是不好的,难受的。

可是,当时沈括还是笑着对富弼道:“富相公能够推荐存中,存中已是心存感激,不敢奢求太多。”

富弼点头嗯了一声。

“存中如此想法自是最好,待以后有了机会,老夫还是会将你推荐给官家的。”富弼道。

对于沈括,富弼自然是知道,他是有着真才实学的。

而且,沈括在地方上任职期间,政绩也是有的,他所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

对此,富弼表示无奈。

因为,青州府尊人选是官家亲自指定,任何人无法干预。

何况,苏轼并不比沈括差,反而处处占优。

如此,官家选择了苏轼,绝对不会是一个错误的抉择。

对此,富弼也是无可奈何。

只能够说,沈括机会未到,仍旧需要等待。

沈括是嘉祐八年的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负责一州刑狱。

他不过是在治平二年,1065年才经淮南路转运使张蒭推荐,被调入京师,编校昭文馆书籍,并参与详订浑天仪。

沈括他自身在天文历法之学上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当然,这就属于天赋一类了。

富弼看好他的也正是他自身的这股钻研劲头,只要有这股劲头,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好。

沈括很是感激富弼对自己的看好及喜爱。

苏轼,确实是不容小觑的一个对手。

“苏轼,这次某输给了你,下次,某一定会赢回来的。”沈括暗自发愤图强。

没有人愿意认输,做一个失败者。

沈括不是佛系之人,他也想要有一番大作为。

可是,中了进士后,他担任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官职。

原本,这次的青州府尊官职,他抱有很大希望。

可是,他落选了。

落选的滋味自然是极为难受的。

沈括便将这种难过分散到了当值中来,通过拼命式的干活,让自己忘记一切痛苦烦恼。

而且,在闲暇之余,沈括正好借此机会一阅馆中书籍。

这就给了沈括很大的成长助力,也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定基础。

只有自己的不放弃,才有可能会获得他人的认可,以及自己的成功。

今日,馆中不少人都在谈论论辩之法,都想着要不要上去试一试。

沈括却没有参与其中,与众相同,哪里会有自己的思路?

倒不如,自己凝心静想,多看些书籍,多记下些历史典故,多看看大宋史料。

这样,才会从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理解。

沈括便是如此挑选了不少书籍专注的看着,甚至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去请教旁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懂就要发问,千万不要藏着掖着,不然,久久如此,便成了一个个疙瘩凝在心中,一辈子解不开。

“存中,这是秦孝公与商鞅的典故,你怎么看这?”有人不解问道。

秦孝公与商鞅的典故,几乎人人都识得,有什么好看的。

沈括道:“闲来无聊,就拿来一观,还别说,看着别有一番趣味。”

当年,商鞅来到秦国,与秦孝公彻夜长谈,后来,秦孝公就重用商鞅,开始变法。

秦国积重难返,国人大都愚昧,商鞅变法极为困难。

于是呢,商鞅就上演了这么一出重金搬木的戏码。

还别说,真就被他干成了。

所以呀,人无信而不立,重信,方能够让人信服、跟从。

沈括陷入沉思,朝廷科举改制,是否会得到天下读书人的信服,是否就像商鞅变法一样,难上加难?

明日的论辩,沈括已经决定,他要去看一看。

想必,不会令自己太过失望。

这种想法让沈括挥之不去,这种事情,绝对是可遇不可求,难得一遇。

不知觉间,一日时间便已过去,有人喊着沈括下值。

沈括看着馆中亮起的烛火,抬起头便看到外头黯下来的天色。

人生如隙,倏然而过,当珍重。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外头传来打更人的提醒。

沈括挨个检查了一遍这些烛火,然后一个个吹灭,慢慢,整个昭文馆便陷入了一片漆黑之中。

状态提示:238、昭文馆中的沈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