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抗战之扞卫者>第375章 纷乱的中原

因为有崔耕的存在,胡一舟可以通过电报得知前方的战事,知道就在九寨这里悄悄的发展的时候,小鬼子终于对着徐州展开了猛烈的攻势。/p

经过四月份的调整。五月初的时候,小鬼子纠结了华北华中的近十个师团,还从东北调过来两个关东军旅团,展开了对徐州地区中国军队的进攻。/p

小鬼子从东北、西北、南边这三个方向进攻,呼呼啦啦的就在徐州外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把之前还沉浸在台儿庄大捷中的中国军队给围了起来。/p

如果这个包围圈形成了,那么等待这个包围圈中的中国军队的将会是一场溃败。就如同淞沪会战的时候那样,几十万部队被鬼子一围起来就慌了神。然后,就是逃跑逃跑逃跑……/p

在被围攻这方面,不管是校长家的中央军,还是桂军、川军、滇军、粤军、西北军、东北军这些军队,都不如咱们军兔们顽强!/p

军兔:“我们天生就是被包围的!”/p

关于徐州会战,在原本时空中被人研究的透透的,各种反败为胜或者保持不败的战略战术有的是!即便是在现在,也有很多可以选择的正确意见。/p

只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大佬们选择了最错误的方法,最终让鬼子达成了初步的战略目标。/p

鬼子的战略目标是啥?占领陇海铁路,占领徐州地区周边,围歼这里的中国军队!而围歼这里的军队,才是重点!/p

所以当大佬们发现之前的进攻进攻再进攻的战略失败之后,立马就变成了脚底抹油的开溜。/p

或许是大佬们有了逃跑的经验了吧,居然在制定进攻战略的好时候留了逃跑的后路!/p

于是,在鬼子的包围圈即将成型的时候,徐州地区的中国军队呼呼啦啦的就全部撤出了这一地区,把数千万的老百姓留给了鬼子祸害!/p

被鬼子占领之后的老百姓有多惨!一桩桩一件件的血案数都数不过来!日本鬼子在占领徐州之后,尤其是花园口决堤之后,给黄河以东的老百姓下了一个命令。/p

啥命令呢?就是一个村子出几个或者十几个的女人进入鬼子的军营里!没错,就是女人!这些女人到了鬼子手里会有啥下场咱就不说了吧?河蟹神兽看着呢!/p

于是,不堪受辱的妇女们集体上吊的比比皆是!/p

这算啥事?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军队作战不利,最终倒霉的却是老百姓!那老百姓养你们干啥?/p

这和我兔们的做法真就是恰恰相反的!/p

当年我兔有多少优秀的指战员倒在了掩护百姓撤离的路上?数不胜数!/p

当然,咱也没不能说人家撤的不对,反正留在那也干不过鬼子,还不如保存实力以待后来!嗯,人家叫做战略转移!/p

可是老百姓何辜?/p

转移这种事情,自然是越快越好,最好还要有阻击的!于是,两场打的十分漂亮的阻击战就在这时候打响了,一场规模宏大,一场规模较小,但都十分重要!/p

小的那一场,就是蒙城阻击战!胡一舟在宝山城坑鬼子的战壕挖坑藏人的办法就是从这里学的!/p

蒙城阻击战,桂军48军103师副师长周元将军,带领着1033团的2000多官兵,硬生生顶住了日本鬼子6000余人的进攻!一直顶了三天三夜,给鬼子造成了1000多人的战损!/p

而这一仗,本就有伤在身的周将军殉国,全团仅有100余人突围,加上之前撤离的伤员,也就存活下来几百人。其余的,尽皆战死在了这个涡河边上的小县城里!/p

而这一战的战略意义,就是给大部队的战略转移(逃跑)赢得了时间。/p

另一场阻击战,发生在4月22日到5月18日,参战方是滇军60军,阻击了日本鬼子5万多人没有前进一步!而他们也付出了2万余人的伤亡!这表现,可比中央军强的太多了!/p

其实吧,在整个抗战时期,滇军算得上是装备最好的部队了!嗯,人家老大有钱!全是法式装备,比鬼子的强了老多了!/p

人家不但装备好,兵员素质也高,基层军官大都是讲武堂或者军事院校毕业的,军事素质高的很!士兵们的枪法也准!/p

别看大多数的少数民族,但是他们热爱这个国家,敢为这个国家赴死的心是一样的!人家可是辗转了数千儿上战场的!/p

据说滇军刚跟小鬼子接触的时候,鬼子们不认识这伙人啊,看军服就不一样的,全都是法式装备。/p

小鬼子可不含糊,都面对面了,上刺刀杀唧唧啊!/p

好吧,滇军的战士们看傻子一样的看着一群小矮子向着自己冲过来,很是自然的抬起手中的枪就是一阵排枪。人离得近了,比平常打靶打的都准……/p

(要不说高卢雄鸡不行呢,同样的装备在咱们手里就是不一样啊!)/p

以上,就是五月份徐州这里的战场形势。而在徐州西边的兰封这里,鬼子土肥圆的14师团孤军深入,被中央军的12个师给围了起来猛揍。/p

兰封在哪里?现在找不到了,只有一个兰考县在那里。/p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12个师围着一个师团猛揍居然没揍过人家,还让人家翻了盘,甚至一路撵着这12个师一路后撤,最后还自己把花园口给炸开了……/p

花园口这一炸,89万老百姓葬身水底,一千多万百姓受灾……当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祸!/p

古人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花园口这一下


状态提示:第375章 纷乱的中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