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朝为田舍郎(田舍郎顾青)>第一百九十七章 君臣奏对
看出李隆基今日心情不好,于是不敢再劝,转身让随驾的朝臣们都下山,李隆基的前后留了百余名羽林卫随侍。

李隆基转身看着骊山尽头西沉的落日,仅剩了一轮余晖,在奋力抵抗着黑暗的侵噬,渐渐地,天边只残留了一丝黯淡的光晕。

“李相薨逝之事,你听说了吧?”李隆基缓缓道。

“是,臣已听说。”

“你与李相似有恩怨,朕想知道,你如何评价李相其人?”

顾青垂头道:“臣位卑言轻,不敢妄议宰相。”

“无妨,就当闲聊,说错了话朕不会怪罪。”

顾青想了想,道:“李相执宰大唐十九年,行政突出,谋略不凡,但格局有失。”

李隆基饶有兴致地笑道:“‘格局有失’?你仔细说说。”

顾青低声道:“陛下,君权与相权,虽是互辅,但也互相冲突,陛下是君,宰相是臣,君上的意志往往放眼全局,但宰相的意志却不一定,他眼里看到的除了朝政之务和黎庶之祉,他还有私心私利,这是人之常情,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所以历朝历代的宰相,麾下都有攀附他的党羽,党羽势大,羽翼丰满,往往阳奉阴违。”

李隆基的笑容渐渐收敛,目光奇异地打量着顾青。

这是他第一次与顾青正式谈论朝政,李隆基没想到顾青这个不满二十岁的少年居然对朝堂有这般见识,委实令他吃惊。

“有私心为何会阳奉阴违呢?”李隆基神情严肃地问道。

“因为私心与公义是对立且冲突的。朝中一旦有了党派之争,难免任人唯亲,明明不合适这个位置的人,偏要将他放到这个位置上,那么这个人在这个位置上能做好他本分内的差事吗?结党的人不会考虑那么多,他要的是党羽占住这个位置,掌握这份权力,别的不予考虑,于是就造成了朝中玩弄权术的人越来越多,肯安心在位置上踏实做事的人越来越少。”

“派系越多,斗争越激烈,朝局越复杂,政令无法畅通,延射到地方官府,更是朝令夕改,一塌糊涂,党争之误,误国误君,故而臣以为,李相一生功过只能说是各半,他的格局配不上宰相这个位置。”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七章 君臣奏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