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碧海残阳>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宗商品
p>“贩去大明的粮食准备好了吗?”

“军粮和官粮已入库房,其余人的粮食他们也自行储存妥当,就等丽水那边的船过来装运。”

“登州那边,除了粮食,还需要什么货品?”

“大人,登州是军港,商家不多,需要的货品和能提供的货品都不多,大明北方的商路都是沿着运河走漕路为主,很少走海路,大明开海禁只限于南方。再则北方本来所产就不甚丰沛,且北方民众较南方民众更为困苦,所需不多,大宗货品还是以粮食为主。大人,大明北方繁华之地,只有京师,而京师附近的港口在天津卫,如果能说动大明开埠天津卫,则远比登州为上。”

秦川当然更想让大明开埠天津,但大明东南的士绅们愿意吗?就是开埠登州,恐怕阻力都会非常巨大,也只有以抗击倭寇为由,才有可能让大明朝廷同意有限度的开埠登州。他想了想,又问道:“大明山东那边,有何特产和矿物?”

“大人,山东本是大明北方的粮产重地,但近几年来一直苦于旱涝蝗灾,倒要向江南购粮,但江南的粮食是走漕路过来,沿途耗费甚大,我们的粮食却是走海路,故而粮价比江南为低,上次在登州一销而空。山东的煤、铁较多,还有硫矿,但全都被地方士绅把持,朝廷虽有矿监,但多为地方所抵触,所得不多。煤、铁、硫都可用于军事,大人可以通过山东官府与山东的士绅交易,只要价格合适,想来他们也不会不卖。”

“此去山东,与大明官府沟通开埠之事有李大人,经营之事,就有劳你了。晋州这里,一是需要大宗的铁、煤和硫磺,二来也要换回一些铜器和铜钱,铜钱可以流通,铜器可以熔了铸造大炮。”

“属下知晓。大人,我们还可以将高丽的生丝贩运至倭国,换取倭国的白银,再运至大明兑换铜钱,当然这得靠颜船主他们。”

“这个没问题,李雍、老朴,这事你们来安排,粮食这生意,估计这趟以后就没有这么大的量了,还是要找到能够持续与大明交易的货品。”

李雍道:“大人,白银怕也不能持久,倭国想必以后定会严加控制。”

秦川一想,也是这个道理,没有那个国家能够允许金银大量的外流,西洋那边是因为可以在新大陆掠夺金银,同时那些国家又多为小国,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金银,新大陆的天量的金银运回去,除了引起金银贬值、通货膨胀,对国家并无多大的好处,毕竟当时产业革命还没有开始,还不需要那么多的金钱。西班牙倒是利用掠夺的金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四处扩张,但在民族林立的欧洲,最后只能是四处碰壁,最后倒把自己打成了二流国家。新大陆的金银,实际上是作为大宗货物,运到东亚来换取丝绸、茶叶、瓷器和香料,以满足欧洲上流社会的需求。

秦川手中自然没有多余的金银来作为大宗输入品运到大明,那贩运什么去大明呢?后来的英国人试过纺织品、机器、钟表,但都不能在自给自足的中国市场上打开销路,最后就只有鸦-片,但秦川肯定是不能拿鸦-片去毒害自己的同胞的。秦川想到,小冰河期来了,大明以后肯定缺粮,粮食自然可以成为大宗商品输入大明,但晋州这里却产不了多少粮食,安南(越南)那边水稻倒是多,据说可以年产三季,但这又涉及到必须要控制海路,现在自己的实力不强,只有从长计议了。

突然,他脑海里灵光一现,这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除了毒品,就是军火和人口,大英帝国不就是做这三样生意才成了日不落帝国的吗?毒品不说了,鸦-片活生生把我大清的血抽干、国抽垮,并一举扭转了几百年来东西方贸易的逆差;军火方面,英国除了满世界欺负第三世界人民外,还在欧洲大玩制衡把戏,挑动欧洲各国打了上百年的仗,实际上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民主兵工厂”,靠着大卖军火牢牢的站稳了第一工业强国的位置;至于人口,非洲的两亿多黑哥黑妹可是拜英国和其它文明的欧洲国家所赐,漂洋过海把新大陆给染黑了一半。

毒品这玩意,以后有可能还是卖给西洋人吧,让洋人们提前几百年成为最大的毒品消费国也不错;人口,还是算了,东亚这边本来人口就不缺,需要低端劳动力的话,不如就近去南洋弄那些猴子过来;最后,秦川觉得搞军火工业才是正道,高丽这里跟着要打很多年的仗,想来交战各方都会缺武器,当然倭国的生意就算了,高丽战争结束后,大明还会陷入长达几十年的内外混战,这军工行业的前途应该是非常光明的。

秦川决定了,晋州以后的产业之路应该是走重工业、军事工业的道路,轻工的纺织、丝绸、茶叶、瓷器什么的,他肯定是竞争不过大明的,而且军工出来的东西,不仅可以外卖,还可以自己用,现在高丽不是正在打仗吗?想想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工厂生产出来的坦克,开出厂门口就投入战斗,多方便。战争年代,军事第一啊。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宗商品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