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仙侠修真>那可是名侠客>第五百一十六章 托孤一事(中)

天山上如此,远在京城,百姓们似乎并没有受到这些同时发生的大事的任何影响,就算是武林会盟真的开始了,京城的小江湖也并没有什么人真的特别想去。

不是说京城的这些修行者就真的不在乎这样盛大的一场武林大事了,只是因为,他们若是真的想要去参加那一场武林会盟,多半,他们是要在天机阁那里报备的。

说白了,京城的修行者们为何与大汉的江湖有所隔绝,其实就是因为天天处在天机阁的眼皮子底下,大都是受了一定的约束的。

不过天机阁只是不允许他们拉帮结派,若是真的出行,其实也并没有什么限制,很多京城的修行者多是依附了京城的大户豪客,所以他们更像是一群保镖一样的存在。

大相国寺是京城洛阳之中最大的一座寺庙,也是在北地七十二佛林落魄以来,北方最大的寺庙,不过大相国寺只代表京城,不代表北方佛门,至少,在柳树大师还在世的时候,大相国寺是不会对如今已经愈演愈烈的南北佛门争端有任何的态度的。

相同的,以国师为代表的武当山保皇一派,他们在京城中也有着相当的势力,但是准确来说,他们也与江湖有着相当的距离,武当山的保皇一派是从武当仙人下山之时开始有的说法,毕竟武当山在那场阻拦匈奴南下的战争中太过惊艳,朝廷给了武当山特别的身份,也就是国教的身份,武当山出去的国师自然也就是代表了皇族给予武当山的恩赐。

不过张承运却并没有这种想法,可以说,张承运是相当排斥武当山与皇室真正扯上关系的,毕竟他知道道门的修行若是真的与俗世接触过于频繁,迟早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都说六根清净,尘世中要做到六根清净,除了真正的大师级别的人物,那些在门下修行还未有多长时间的门徒们,哪里有这样的抵抗能力呢?

所以久而久之,武当出现了分裂,不过武当作为国教,依然是有着它远超其余江湖势力的优势所在,武当山甚至出现在了朝廷的开支账单之上,这已经足够让人明白武当山在皇室心中的地位了。

这一代以张长轩为代表的的武当保皇派其实是相当强势的,张承运年老,似乎也不再理会俗世,一心只修道,他对于自己的爱徒张长轩的纵容让保皇派的实力在朝堂上也开始蔓延。

张长轩虽说是国师,但是确实与黄门郎一样的天子近臣,没有实权,但是却相当有话语权,朝下大臣多得是挤破头要去与张长轩搭建起关系,尤其以辽东派最为强势,就是襄阳派也争不过他们。

辽东派在朝堂上的存在感不高,可能也是因为他们以武将居多,武将本就在朝事上很是弱势,他们强就强在带兵打仗,但是真正没有战事的时候,你看看,到底有多少位居高位的能臣是武将出身?

大多数的武将是不会长久的呆在一个位置上的,除了霍牧以外,真正能够给辽东派支撑的也就只有兵部尚书一人,尤其是因为霍牧出身于荆北,实际上辽东派认为霍牧更加亲近襄阳派一些。

关陇派是老秦王当年留下来的势力残余,当年也是以武将为主,后来在徐奇上位之后,关陇派开始有意无意的遭到另外三派的打击,以户部尚书为代表的,以曹贵为辅的关陇派其实是相当无欲无求的,就连秦王其实也与关陇派联系不大,当年的关陇派都是长安旧臣,因为秦王顽劣,看不到希望的关陇派余党就兀自抱团取暖,也算是苟延残喘吧。

近年来关陇派因为青黄不接,曹贵作为大貂寺,实际上是已经被天子牢牢地看住了,如今的大汉皇室就这一点做的很好,皇后苏婉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不过得亏是因为天子无心于传宗接代,不然不少后宫妃嫔都要以接近天子为目标,性格比较随和的苏婉也不知道能不能真正的掌握偌大的后宫。

曹贵本身虽是出身关陇集团,但是久居皇宫,其实与关陇的联系不多,更重要的是,自从数百年前,大汉曾经几近被大宦官弄权,若不是有忠臣救国,或许大汉很早就已经开始衰落了,所以自那以后,皇室就很注重宦官的权力划分,宦官专权的事情也就慢慢的成为了往事。

户部尚书崔浩也是朝上的常青树一般的存在,他是清河崔氏的顶梁柱,不过却因为当年的一些事情,如今与关陇派混在了一起,崔浩算得上是这个朝上最有资历去担任丞相一职的人了,他多年任职,历任三部尚书,真正的算是成为了文臣中的极致,但是他在踏上官途之前却有很大的污点。

都说是青州清河郡是青州一个相当荒凉的地方,在那里崔氏一手遮天,不过却因为一些事情,崔氏在朝上始终没有得志。

崔氏起家是崔浩的曾祖父崔琰在大汉中,曾任左相,当时是朝上独一无二的治市文臣,好在是崔氏有着相当团结的心,崔琰英年早逝,崔氏便将崔琰留下来的家产不断经营,清河崔氏算是不断地扩张着自己的产业。

并且历代崔氏的年轻人都是相当有文采的人,不少都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他们一起将清河崔氏支撑起,最终成为了青州第一大族。

但是问题就在这里,清河崔氏在后来的动荡之中,不断地被压制,理由只是因为当初清河崔氏在皇位之争之中站错了队……没有错,清河崔氏就是当年支持了大皇子,才因此被即位后的天子所忌恨,最终找了莫须有的借口,直接株连了清河崔氏九族,


状态提示:第五百一十六章 托孤一事(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