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混在大唐>第 65 部分阅读

自立国以来,以法家思想约束百姓行为,以道家而追求无为而治,以佛家悲天悯人之佛性消除天下戾气。以儒家为治国良方。若这理学能够超越任何学说,那么何愁不是我大唐万世基业的治国良方呢?”

武太后随即一想,笑道:“婉儿,拟旨。准许民间办报,但只许讨论学术,不可论时政。”

上官婉儿一愣,随即便明白了,答应一声,拟了条子,命人送往凤阁。

当朝廷旨意下达各州,第二期神都周报六万份发往各州各县之后,大唐掀起了一片办报热潮!

在此之前,武清把印刷局开到了大唐十来个主要大城,如此一来,竟然带动了印刷业务的上涨,不得不说福祸相依。

这一时间,大唐境内先后有刑州清河县的清河周报,是名门望族清河崔氏所办。临州狄道的陇西周报,是名门望族陇西李氏所办,也是皇族李氏祖地。扬州人董馥创办的扬州月报。徐州刘令娴创办了徐州周报等等。

总之,儒学和理学的骂战拉开了序幕。当然报纸上刊登的,不仅仅是儒学和理学对骂的内容,还有一些诗文在上面,如此一来有远见卓识者,开始以报纸为媒介发表自己的诗文,以期获得天下文人的赞赏。因为朝廷严令不得非议朝政,于是报纸上完全刊登的是文学诗文。

武清自然不甘寂寞,以清心书院为基地,创办了清心日报,在报纸上刊登了清心书院的佳作外,还对洛阳里坊之事进行了整编撰写刊登在了上面。而且也出现了以卖报为生的报童。

一石激起千层浪,洛阳的百官士大夫们从未想过报纸还有这等有趣,比起自己派人打探消息不知道强了多少。

特别是报纸上描写了一段发生在温柔坊温柔楼中的李家公子和宋家公子争夺头牌嫣儿的故事。顿时让这些平日里厌烦了听曲看舞的大爷们找到了乐子。

看报已经成为了时尚,久而久之将会成为一种习惯。因为需求量的扩大,清心日报根本印刷不出那么多,每日只能应刷六千份,所以价钱由一文涨到了两文、三文、四文、五文......二十文,依然是供不应求。

武清看着这样的销量,刊登了悬赏,印刷速度已经跟不上每日发行的需求了,必须改良印刷速度。

悲哀的是武清在前世见过复印机,但都是高科技,在这个时代是没法实现的。不过这一日,武清收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有人改良了冰棍的制作方法。

如今离立夏也不远了,这改良冰棍的制作方法也算是及时雨一般。

武清在清心书院见到了这人,此人是一个中年人,面目颇黑,一看就是常年四季在外干粗活的,武清有些失望,不知道他能带来什么样的改良方法。

“小人彭约见过院长。”

武清说道:“嗯,是哪里人,是做什么的?”

彭约赶紧说道:“小人是代州人,经常采硝卖给药铺和冰店,在太原城中的冰店中见到了冰棍,颇为好奇,便在店中做了伙计,后来见冰棍生产颇为耗时耗力,所以小人便日夜苦思,后来就有了小人这套装置,再后来掌柜给我等说了书院奖赏,还有报纸中刊登了奖赏,小人便带着这个装置来了。”

随即,彭约取出了装置。众人不禁一笑,装置很袖珍,不过巴掌大小,但做得算精致。

武清则是一愣,一看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便说道:“你介绍下你这装置吧。”

于是彭约便很兴奋介绍起来。

装置是用一个大木桶套一个小铁桶做成,铁桶容易导热所以放在木桶里面。铁桶悬空固定在大木桶内。加大传热面积。木桶外面包裹白叠布,里面注入清水,铁桶中放入一层层格子,格子中倒入搅拌好的汤料。而后再往铁桶外面的清水中投入硝石。覆盖之后,等待硝石水解直至铁桶中的冰棍成型。取出冰棍后,再倒出木桶中硝石溶液,进行晾晒。如此一来,冰棍的品质上升了不止一个层次。而且硝石也能适量回收再利用,这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还提高冰棍的批量生产和品质。

彭约介绍完毕后,武清笑道:“不错,很不错。”而后转向两名副院长和十几位理学博士,问道:“诸位觉得如何呢?”

诸人点头,却也不说话。基础化学编写者之一的阿布多若有所思,说道:“这个装置可以做为化学实验装置。”

武清笑道:“这就看彭约先生能不能卖给我们了。我认为彭约先生的这套发明足以达到星火奖评定第五等级,星火发明创新奖一万贯。彭约先生,你觉得怎么样?”

彭约的嘴张得大大地。点着头,表示愿意。

武清招来主薄,让彭约签订转让契约和保密契约,于主薄给彭约解释后,彭约似懂非懂地签下了契约。

武清随即拨付一万贯优质开元通宝给彭约,并派人押着三大箱钱币到代州。冰棍制作工艺的改进自然要刊登在报纸上,而且星火奖也第一次兑现到了一个平民手中,大唐的小民百姓彻底疯狂了。

武清把这套装置交给了自己手中的铁匠铺和木匠铺的人制作,但暂时保密,等内部整治完毕后,再推广不迟。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没多久孟州一个十二岁叫文清的少年,发明了手摇式刨冰搅拌装置。让武清彻底佩服了,大唐并不缺少发明创造者,只是没有发现而已,于是当文清的手摇式刨冰搅拌装置摆在清心书院后,武清依旧评了五级,毕竟这些只是实用型发


状态提示:第 65 部分阅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