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混在大唐>第 20 部分阅读

大篇幅的贴经,不容易出错。

最后是论策三道,武清暂时不去看,先贴经再说。

看了贴经内容,武清整理了下思路,这些对于自己来说不难,加之自己记忆力超群,但将近五千字用毛笔写下来,实在是太蛋疼了。不过即使蛋疼,他也得写。于是拿起了毛笔,往砚台中倒入墨,研磨一番,顺了顺笔,在纸上写下了第一个字。

时间飞逝,武清用的是行楷字体,接近于楷书,但却是行书的本质。不过三个小时,贴经算是完成了,看着厚厚的一摞,武清伸了伸懒腰,活动了下肩膀,甩了甩发酸的手腕,而后嘎嘣嘣转动了下脑袋。

“你在做什么?”

武清抬头一看,竟然是一位考官,武清拱手一礼,说道:“学生见过大人,学生手酸颈痛,活动一下,惊扰了大人,还请大人见谅?”

这倒是一个非常有礼的举子,便笑道:“嗯,不错,你叫什么名儿?”

“学生武清!”武清一礼。

那考官一愣,而后瞬间一脸敬仰之色,说道:“原来是先生,学生有礼了!”

“啊,这是怎么回事?”武清一愣,没明白过来。

那考官有些尴尬,便解释道:“学生曾拜读先生之《三侠五义》和《封神记》,实为旷世之作,学生心中十分喜欢,欲拜见先生而一直无缘,不想今日才见到先生。”

得,原来是一个粉丝,武清自然谦虚一番,而后勉励一番,而后便送走了这位主考官粉丝。

这个时候有两个士兵押着一名考生从武清眼前经过,推推嚷嚷中,武清才明白,那名举子作弊被抓了现行,他不禁大为感叹,这跟后世的考试作弊何其相似啊。

吃了干粮,武清还得继续作答,打开考卷,往论策上看,共三道。

第一道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二道是“大国者下流。”第三道是依《周礼》阐述治国之思想。

武清对于论策虽然有自己的看法,但要符合这个时代的思想,对于他这个拥有一千多年以后的灵魂的人,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一不小心就会遭到天下文人和士大夫的批判,也会遭到皇帝和百官的贬斥。

对于第一道题出自《诗经》,武清的理解为加大与西域诸国的交流,但此时安西四镇被吐蕃占领,西域和大唐的往来贸易时有中断,比之以前大为减少。所以武清认为,应该以强大的军事力量重新夺回安西四镇,打通贸易通道。而且还可以加强海上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并收税。如此便可以吸纳他国之先进文明来增强大唐之实力。

第二道题出自《道德经》,对于这样一道题,武清则是论述了大国气象和大国胸怀,以及皇帝的胸襟,变相地批判了高宗心胸狭隘。

第三道题则是比较难,治国思想,《周礼》里面规定了国家范畴,封建制度,军队制度等等。武清想了想,在泛黄的竹纸上写下了“封建论”三个字。

而此时,武清没有察觉到,有数名考官偷偷地望着武清,就包括主考官郑益。

郑益不禁点头,说道:“看来今年的状头要落在武清头上了。”

“也不一定,那宋之问,沈?缙冢?跸r亩际俏牟胖?俊!庇腥司头炊粤恕?;  郑益只是微微一笑,也不辩驳。

只见武清写道:“天地之始,果有人乎?吾不知也,人之初有贵贱乎?吾亦不知也。盖闻天下九州,始于禹帝。封建之制,始于周公......”

总之武清在这一篇策论里阐述了封建制的危害,武清提出,帝王可以把爵位作为一种荣誉封给那些有功之人,不能实封食邑,而且爵位不能世袭,即使能够世袭也要有功劳才行。这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加大唐的人口数量,减缓土地兼并,增加朝廷税收,增强大唐帝国实力。最终就会看到,少有所教,老有所养,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一片繁荣景象,成为真正的天朝上国。

当日头洒下最后一抹光辉,隐入西山之后,武清终于写完了。距离结束至少还有三根蜡烛的时间。

武清招来考官,表示自己已经答完,可以交卷了。自有胥吏把武清的考卷封装写上姓名送到主考官的签押房中。

武清则是满脸疲惫地出了吏部别院,便看到老娘武氏等人牵着马车等候在外面,他露出了微笑。

第八十七章 流放

科举放榜需要十日,所以武清想先解决了跟裴家两妹子之间的那点事情。

武清骑着汗血马来到了修善坊,这里离南市只有一坊之地,比较远离天街,不过这边房租比较便宜,故而裴家暂时安在了这个坊里。

武清来到了一处宅院,院门有些陈旧,他下了马,走上前,打响了门环,片刻门开了,出来一个仆役打扮的老者。

武清拱了拱手,说道:“敢问这里可是裴清裴大人的家?”

“正是,公子此来所为何事?”那老者面带微笑。

“晚辈是来拜访裴家二位小姐的,在下是他们的故人。”武清只好这样说了,他也不想让人家父母知道他的来意。

那老者脸上忽然警惕起来,说实在的,这段时间上门拜见大人的公子可不少。昨日那个什么张员外家的公子都来登门拜访了。可也没这么直接要见二位小姐啊。

但老者还真怕是小姐的朋友,毕竟二小姐喜欢结交绿林中人,时不时有绿林中人路过,二小姐都要接济一下,于是便说道:“说来不巧,昨日一早,二位小


状态提示:第 20 部分阅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