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恐怖悬疑>星际农民>第443章 战星防线

卫星齐射的威力有多大?百座卫星一同发力,用云爆弹(卫星的主要攻击武器在中华国被统称为巨炮,但在攻击形式上,还是有着极大的区别,虽然看上去都是发射出去的聚合能量,但这能量主要是动能方面,“炮弹”类型的东西也是有的,比如中华国自行称呼的云爆弹,在效果上就要比原始武器氢弹厉害的多),能在一轮之下,直接的把一颗标准大小的星球彻底废掉;而如果全用的穿甲弹,最多十轮,就可以让星球彻底的消失。这一点都不夸张,也许有人会说,星球要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时候,本身是非常脆弱的,这话倒也正确,只要打入到星球的内部、引爆掉星球的地核,星球也就不复存在了,但星球毕竟是星球啊,它的直径摆在了那,怎么打入内部、怎么进行引爆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事;但要想只用战舰来彻底的抹杀掉一座星球,就算是有上亿,就算不断的齐射,没有个好几天也无法成事。

六万多的卫星在边荒防线中展开了角逐,动静大的吓死人,防线中无数的星球,都在这场战事中完全消失。本来宇宙中是有着一个约定成俗的注意事项,算是忌讳吧,那就是不得对适合人居住的行政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毁,不得让行政星消失,这条规定其实是很有道理的,毕竟宇宙中的行政星是有限的,要是一开战就把对手的行政星打掉个七七八八,那么自然的,人类的生存空间也会大大的减小,绝对的得不偿失,但这条规定只是约定成俗,并没有被宇宙各国严格的遵守,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惩罚方案来予以规范,所以在执行起来时也就没有多大的效用。边荒防线这里如今就是这种情况,打红了眼的双方,已经没那个闲心去讲究什么注意事项和忌讳了,只要能抓住机会消灭对手,就是再发达的行政星也会下手。

中华国的部队,可以用地球古时的骑兵来比喻,防护力、攻击力、攻击距离等等,都要比联军强上几筹;航行速度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这时候,中华国当然不会再有所保留,解除了所有的限制后,联军的卫星就是拍马都比不上;而联军则就像是高防步兵了,有轻步兵也有重步兵,他们的优势就在于数量,用严格的推进阵势,用优势的火力,来压制着对手以逐渐逼近。

堡垒与要塞,它们就不好归类了,速度上已经能和中华国的卫星相媲美,其他的各项性能,则要比中华国的更高更强,但因为数量的稀少,因为是中华国着重打击的对象,只能和卫星大军一同的行动,做一些居中协调、调度的工作——嗯,更像是重装骑兵,不过担任的是亲兵的工作。

来去如风的游骑兵,碰到速度缓慢但规规矩矩的大规模重装步兵,怎么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就是双方的指挥官需要考虑的事了。中华国把所有的兵力分成了十二支,利用上速度的优势,在联军缓慢进逼之时,对其展开了不间断的骚扰和袭击。但联军也并非就此束手无策,卫星配堡垒,就是很不错的应对中华国骚扰的办法;有了堡垒的配合后,就是中华国的突然袭击也收敛了不少,毕竟堡垒要比中华国改造的卫星更强更厉害,联军卫星只要稍稍的拖延住袭击的步伐,那么赶来的堡垒组合就能盯上,狠狠的来上一击重拳。

在中华国不断的牵制之下,再加上防线处那宽广的地域,硬是让联军用了足足五倍的时间,才抵达中华国修建的第一道防线处。此时,中华国四百的损耗,换来了联军方面三千多卫星、八座堡垒的减员,接下来即将开始的,就是阵地战了,卫星部队配合大规模建造的战星防御群,来对联军造成更大的损失。

对这第一道防线内的地盘,中华国没有寸土必争的想法,除开战星外都是新近抢过来的,丢了也就丢了。第一道防线被攻破后,中华国上千颗战星被毁,卫星损耗不到五十座,但给联军带来的损伤,却达到了两千多!随即中华国一方完成后撤,立刻在第二道防线开始坚守。

从外围这些近年抢来的地盘一直到中华星带这段地域里,共计建立了有八道强力防线,这些防线中的战星,还在随时随地的进行着增加。有着充足的物资保障就是好!中华国在全面开发了蛮荒星域后,加上多年交易的积累,物资丰富的都有些过分了,不敢说支撑高强度的全面战争能达百年时间,二三十年还是绰绰有余的!因此对于战星这种用物资堆积起来的东西,中华国消耗的起!

三道、四道、……联军慢慢的也摸索出应对中华防线的一些办法,损伤随着战役的增加逐渐减小,但毕竟有着八道,上万的卫星还是丢在了这里。这万座卫星中真正损毁的只有三分之一,其他都为重创,必须接收维修,维修是需要时间的,沿途遍布的伤兵维修营,就这样应运而生了;而这些维修营,却成为了中华国游骑兵最好的攻击点,联军不得不再次的调配护卫力量,这样一来,使得联军的主攻兵力又减弱不少。

“8346的人员都撤离完了吗?”韩龙问道。在八年抗战、一年半的逆袭中,韩龙又屡获战功,到这次决战开始之前,已经正式成为满编为八十一座卫星的45独立军的正式军长!

“已经全部撤离!8347的撤离工作也已进行了大半!”副官朱兆牧立刻回答。朱兆牧这名跟着水涨船高的副官,本来已有独立带领的本钱,但因为和韩龙合作的非常默契,在韩龙升为军长后,他也直接的被


状态提示:第443章 战星防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