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皇宋风云>第144章 自古红人多烦恼

文彦博一听老脸一红,不知是气得还是羞得,立刻跪倒在地,朗声道:“既然陛下觉得臣已经无力担任此职,还请陛下体谅一二,容许我这个糟老头回家养老。”

参知政事唐介一看,赶紧上前道:“陛下,臣认为此言不妥,臣等皆为大宋之臣,有何事说不得?”

唐介一向耿直,说话从来都是直言不讳。

赵顼被唐介一番抢白,憋得说不出话来。但他对文彦博那种咄咄逼人的语气着实不高兴,所以只是脸色阴沉着翻看书。

王安石上前打圆场道:“我们何不看看这书到底讲了些什么?”

“李向安,宫里有没有这些书?”赵顼道。

李向安哪里知道宫中有没有这些东西,只得低头道:“小的去找一找。”挥手招来一个小黄门,交待两声。

小黄门飞快跑出去,很快就回来了,怀里抱着几本书。

“你这小子,不错。”李向安看了一眼这手脚麻利的小黄门。

童贯心中一喜,被李向安这样的宫中大佬夸奖,那地位可是要飞一般提升。

几位宰执人手一本,都细细看起来。

过了一会,唐介道:“此书虽不能道尽圣人之言,却也在有些地方颇有道理。看来此人也并不是狂妄之辈还是有几分才学。”

文彦博一听眉毛一抖怒道:“义利何时能相提并论,如果人人见利忘义,天下将如何治理?”

“枢密,‘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想必您听过吧!人之天性罢了,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现实。”王安石与文彦博不太对付,尤其是当王安石露出那越来越明显的改革迹象,让他俩的关系愈发紧张。

文文彦博面露讥讽,“朝廷就要宣扬义灭利。”

“陛下,臣到是认为只要合理引导,义和利也可共存,就如同此书之中所谈的,义和利相辅相成。”王安石没有理会文彦博。

司马光作为翰林学士,一直站在一边,此刻也上前道:“臣认为言义自是要放在头等位置,只不过也要言利,凡民之情,见利则移之。”司马光并不是一味反对言利,甚至他对于理财的重视并不比王安石低。

“言利也罢,言义也罢,总是越辩越明。”赵顼正色道。

“似这韩晨之言与盱江先生所言相似,怕是多受其影响。”司马光博学多识,对很多事情都十分清楚。

王安石道:“陛下,此人不过二十余,称呼一句青年才俊毫不为过,如果能加以时日,定是大宋良臣。”

唐介也道:“陛下,虽然此子很多言论不算合理,但是贵在年轻,臣认为还有前进的空间,算的上国朝之后日良臣。”

赵顼边看书便思考,忽然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王卿,此子是不是前些日子濮王府?”

“正是。”王安石反应极快,一下子就猜到赵顼心里想什么。

赵顼赞许道:“能文能武,是个人才,只是好像太年轻了,我怕是用不上了。”

赵顼这一句没由来的话可是将众人下了一跳,年纪轻轻如何说出这样的话。

一众人就要发问,自知失言的赵顼摆摆手道:“诸位爱卿,如此才俊,何不招来相见,若是真有才学,赏他个同进士出身,也好为国朝效力。”

文彦博又跳出来反对:“陛下,臣认为此子尚且年轻,不必如此着急,他若真有才学,考个进士也不是难事。正好这几年也可以磨炼其品质,让其更加成熟稳重。到时正好为陛下所用。”

赵顼心中又是升起一股怒火,我刚才说了这等人才可能我自己用不上了,你这就给我断了念想。他实在有些忍受不了文彦博,只不过他清楚,等到曾公亮等人退了之后,到时候能制衡王安石的人怕是没有几个了。

枢密院这个重要地方如果没有重臣压阵,到时候难免要被王安石所左右,这不符合“异论相搅”。

王安石张了张嘴,正要开口。司马光却是先开口道:“陛下,这等人才自是跟一般人不一样,不过如果是少年骤得富贵,难免骄纵。臣认为当奖赏,只是这奖赏还需要慎重。”

司马光的意思也很清楚,就是直接赏个同进士出身是不行的,其余的可以商量。

“赏赐财物怕是会天下之人耻笑,臣觉得还是赏赐个名头好。”唐介道。

曾公亮颤颤巍巍道:“年纪轻轻便有此成就,假以时日,定当是国之栋梁,还请陛下惜才!”

这可难为人,赏赐得与众不同也是极难的。

王安石突然想到韩晨不擅诗词,甚至从来就没有表露过对诗词歌赋的欣赏,看样子是对其完全不感兴趣。但现在的科举还是要诗词歌赋,想到这里他便有了计较。

“既然同进士出身太过珍贵,那就让其直接参加庚戌年省试。”王安石开口道,“这样既能显示出朝廷对于人才的重视,又能看出其是不是有真才实学!”

众人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个建议,只是赵顼有些不情愿,毕竟这样的人才不能早一日见到,自己总觉得在浪费时间。

一场因为韩晨的争论的落下帷幕,这也是让赵顼再一次看清楚自己手下的大臣是多么的难以对付,不过在年轻气盛的他看来,早晚有一日整个朝堂要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少爷,前院有几个士子想要跟您讨教讨教。”韩宝忠跑进后院,找到正在看书的韩晨。

这些日子他就如同上了发条的机器,一刻不停息地转动,好不容易有时间能休息一下,却总是有人


状态提示:第144章 自古红人多烦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