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顺明>第四百一十八章 漫天要价

“还有许多处不稳,这么做未免急促了些!”

“大帅,山东就算是什么都不提,朝廷同样要对付咱们了,只不过他们现在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而已,与其是让他们将来设下种种的阴私小手段来龌龊山东,倒不如咱们先霸气一下,把事情挑明了讲,让他们的眼睛也擦亮些。”

孙传庭侃侃而谈,他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边上的老太监刘福来小口抿着杯中地黄酒,悠然自得。

正月二十之后,京师各衙门地差役、番子都是派了出去,严禁平民百姓和在野士子谈论山东之事,同时动员京营官兵出南门外清理堆放在那里的鞑虏首级京观。

正月二十五,京师户部地罗侍郎前往济南探亲访友,在济南住到第二天之后,先是求见山东巡抚颜继祖,然后通过颜继祖牵线搭桥,表达了想要拜访镇东将军、山东总兵李孟,纯粹私人的表达敬意。

户部的罗侍郎是河间府人士,虽说和山东距离近,但祖祖辈辈和这山东地面上扯不上一点关系。

而今山东对于那些不得志的文人士子或许是个热乎地方,可对于朝中大佬们来说完全是个不能靠近的地方,每日里京师的舆论把朝廷众臣和崇祯皇帝搞得灰头土脸,谁还愿意上前凑。生怕有所牵连。

尽管这天下的形势有变化,可目前诸位在京师地大人们还是要靠朝廷吃饭的,这户部的罗侍郎之所以被安排上,无非是这战胜的消息第一个是他们家先知道的,胶州营在河间府打的歼灭战。

想必山东兵马和河间府的关系是不错的,罗侍郎又是河间府人士,想必能扯上关系,所以就请罗侍郎跑这一趟吧!

话说白了。无非是大家都不想去,恰好有个把责任推给罗侍郎地理由而已,众人都是一般的言语,罗侍郎再怎么满心不情愿,也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

眼下是乱世,不过这罗侍郎却是个太平年景升起来的官员,一直是太太平平的呆在京师之中,反正是不管是他自家还是他夫人家。都是官宦几代传家,富得流油,什么也不用担心,生活优裕,不知道什么凶险。又有许多背景和关系,罗侍郎尽管做到了户部侍郎的位置,可见识经历不如下面的知县多。

他是最相信天下太平,外面的纷乱不过是小毛病的人。因为京师始终是安稳,没什么混乱地模样,想必外面也是如此。

所以这罗侍郎在京师中有个绰号,唤作“太平锣”,言必说天下太平,不过为人还算是老实,根基又深,也就这么太太平平做下来了。

等到出城。这位罗侍郎才知道世事已经艰难到这般地步,他从京师沿着漕运的道路南来,京师周围还屯驻着二十多万兵马,罗侍郎的南下之路正好是经过这些兵马之间。

这些军队比京师稍早知道鞑虏兵马被胶州营全歼的事情,知道自己这边不用驻扎在京师边上,应该是调回原地了,眼下又是京师年关,物资最为充沛的时候。谁都想着趁离去之前多发点财。

京师周围地许多庄子都是遭了殃。更别说那些以为鞑虏军队失败,道路太平的商人们。屯驻在京师周围的北直隶兵马所做行径比起盗匪尚有不如,盗匪抢劫,没准还留事主一条性命,可北直隶的官兵,从来不留活口。

更别说那些祸害百姓,令人发指地qín_shòu行径了,总督、巡抚、总兵等文武领兵大臣,都在那里过年享乐休息,谁也不会去约束军纪,任由部下胡作非为。

如果不是罗侍郎的队伍有锦衣卫跟随,有京营的士兵护卫,恐怕在半路上就有人要动手抢劫了,即便是有锦衣卫和京营的护卫,若不是有知道消息的统兵将官赶来,少不得双方要在官道上火并一场。

事后,那统兵官上前赔罪,罗侍郎惊魂未定说不出话,边上的京营千总却恨恨的骂道:

“你们这等乱作,怕是只有鞑子能和你们比了!”

谁想到那统兵官也不怯场,直接的开口顶回去,同样是恨声说道:

“老子地手下三个月一分饷银没有发下来了,不去抢难道要饿死我们,你们在京师里面吃饱喝足穿的暖,知道外面兵马的苦处吗?”

好在是罗侍郎的管家拿出了些散碎银子递给了那统兵官,这才是把这件事了了,事后罗侍郎询问那京营千总,这才是知道,驻扎在外面的北直隶各处兵马,下面的士兵在过去一年中最多拿到过两个月的饷银,而且还被克扣了不少。

就是京营这边,也仅仅是拿到了七个月的军饷,罗侍郎这边还纳闷,心想在户部地帐上,最起码城外地兵马应该是一年内发了四个月的,京营发了十个月地,怎么缺口大到这样的地步。

看见周围的人都是笑而不语,罗侍郎也是惭愧的恍然大悟,再也没有说话,这些扣下来的银两,按照常例他可是能拿不少的。

走过通州之后,北直隶的地面上已经是被鞑虏的大军破坏的极惨,尽管是过年,路上人丁稀少,尽管是灾荒,村落都是惨淡凋敝,可行走一天没有找到能够借宿的城镇。甚至没有在路上见到一个人,这就是大问题了。

被鞑虏大军经过的地方,除却被放弃攻打,其余地地方都是人口被驱散或者屠杀,城池被彻底的破坏,彻底成了无人区。

到了静海一带之后,罗侍郎已经不敢离开马车,也不敢观赏路边的风景了。就这么闷着一路进入了山东境内。

说来这件事情也很可笑,罗侍郎不敢看路边,除却


状态提示:第四百一十八章 漫天要价--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