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盛唐金手指>第96章 私铸偷换概念
武德四年,唐王朝“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议者以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扭转了隋末以来货币流通极为混乱的局面,全国钱币铸行达到空前统一。

但货币稳定的时期持续不长,很快便“盗铸渐起,而所在用钱滥恶”。随后历朝私铸之风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成为唐王朝最为棘手的问题。

要说封建社会什么最赚钱,除了巨贪就只有一本万利的铸币了,可是那些鼻孔朝天高高在上的官僚不愿意和铜臭为伍,更不愿意静下心来研究经济运行规律,好不容易出了一个陆贽这样懂得经济的官员,提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最后还给罢相了。

ps:唐代的货币计量单位有贯、缗、两等,缗都是穿钱绳,钱千文称一贯或一缗。一贯等于一千钱,一两白银不等于一贯,唐朝初期,一两白银等于一千二百文上下,唐中期兑换率在一千五百文到一千八百文左右。

随便说一句,后世常说的开元通宝并非唐玄宗开元年间铸造的铜钱,开元,是唐高祖统一币制所铸钱的名称,意为开国,唐玄宗“以为有开天辟地之气象,遂用之”。


状态提示:第96章 私铸偷换概念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