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众人也是哑口无言,这邓芝说的倒是实话,以目前来说哪方势力也是比不过吴范,吴范这么多年的积累的确有傲世群雄的资本。

“那先生以为我等联合之后,就可以战胜吴范吗,况且我与吴范平时并无积怨,我为何还要刘备一起犯险。”孙坚也是问到。

“孙将军说的的确不错,将军的确不是吴范的第一个目标,就算是孙将军将来和吴范交好,可是一旦章邯,刘邦,吕布被灭之后呢孙将军是觉得要是这些人靠一己之力地挡住吴范,还是孙将军能抵挡的住这华夏大军,唇亡齿寒的道理,将军不会不知道,即便将军和吴范交好,等到天下只剩将军和吴范之后,将军是觉得吴范能放过将军”

邓芝一口气说完之后,见到众人要扣无言,然后接着又说到“到时候将军恐怕只有两种结局,第一,以一己之力和吴范开战,第二归顺吴范。”

孙坚听到之后也是内心已经认可了邓芝的说法,其实孙坚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一直不肯承认罢了。

邓芝环视一圈之后,又用鄙视的眼神看了看众人说到“孙将军,吴范的确是大度,也能接纳投降,但是吴范能接受将军的手下投降,能接受孙将军的投降吗”

此时的孙坚部下已经是低头不语,邓芝继续说“将军的部下归降之后,依然可以是大臣,是将领,看看吴范现在手下的韩成,廖化,文丑等人,而将军呢,看看田儋,袁绍张角等人如何要么成为阶下囚,要么命丧黄泉。”

“大胆”孙策在一旁则是听不下去了。

“伯符退下,”孙坚对着孙策说道,然后又是对着邓芝说道“使者请先回驿馆休息,带本将军考虑一晚。”孙坚对着邓芝说道。

邓芝也是不再多说,今天已经是把该说的都说了,邓芝也是自信孙坚会想明白,便作揖离去。

邓芝离去之后,孙坚的手下则是开始了吵杂,有劝孙坚的有大骂邓芝的,孙坚看着这一帮平时巧舌如簧,足智多谋的臣子也是无奈的叹气。

而孙策则是看不下去了,大喝道“现在尔等又有能耐了,刚才为何都是哑口无言。”

众人说不过邓芝,还说不过孙策吗,正欲发难,孙坚却是及时制止了,对着众人说道“先散了吧,本王自有主意。”

孙坚回去之后,先召见了张昭,张昭当初避乱渡江南下,上一世的他当时孙策正在江东创业,孙策前去拜见,并认张昭的母亲为干妈,张昭于是出仕,张昭也不负所托,把江东大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以至于当时北方政要只知道江东有张昭,不知有孙策,每次写信都把江东的成就归功于张昭,称赞个不停。

张昭为此非常紧张,把这些信给孙策看吧,好像在炫耀自己;不给他看吧,瞒着上司秘藏重要书信也不对,弄得进退两难。孙策是个大度的聪明人,知道之后反而此时劝慰张昭。

做下属的最担心的就是被上司认为功高盖主,孙讲这些话无疑消除了大家的顾虑。张昭为报答孙策的知遇之恩,更加尽心尽力。

后来孙策不幸被刺,临死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

孙权因悲伤过度,整天号哭,不理政事。张昭作为群臣的表率,告诫孙权说“你作为孙策胞弟,应该担负起兄长未完成的事业,成就江东霸业。现在天下乱成一团,充满了强盗,你怎么能整天躺在那儿哭个没完呢”然后亲自把孙权扶到马上,巡视军营,让江东军民知道现在江东之主已是孙权。

事实证明张昭的做法是正确的,正是因这才避免了江东局势因为孙策的暴卒而出现混乱,帮助孙权顺利地度过了最容易出状况的权力交接期。

张昭仍像之前那样担任秘书长,孙权每次出征时,大小政事也都像孙策那样全权托付给张昭。

可是这一世张昭犯了一个和上一世一样的错误,就是选择了退让,这次张昭倒是回答的痛快,直接建议不要和刘备结盟,这样即便是战胜了吴范,自己付出的也是最多的,要是胜不了,而吴范第一个就会找到自己复仇。

虽然这一次只是不让孙坚结盟,并没有上次劝孙权投降那么严重,但是孙坚也是对张昭产生了芥蒂。

孙坚心中虽然不快,但是也是没有说什么,让其退下了,然后又招来了孙策和周瑜。

周瑜在来之前,已经和邓芝见过面了,周瑜也是对邓芝的提议十分认同,便率先说服了孙策,孙策虽然对于邓芝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是对于周瑜的话还是言听计从的,于是便和周瑜来到了孙坚的府中。

周瑜给孙坚的分析是,一定要对吴范发起主动进攻,第一自己的汉中和吴范接壤,而吴范又是刚刚得到川蜀,立足未稳,此时如果孙坚能趁机攻下川蜀,则完全可以以西川为根据地,发展自己。

而且此次的统帅想必不是孙坚就是章邯,无论怎样,现在孙坚分得的利益一定会是最大的,相反,即便是失败了,自己又是离吴范最远的,自然也是可以高枕无忧。

孙坚听了周瑜的话,也是觉得周瑜分析的十分准确,自己和吴范早晚会有一战,既然是这样,不如主动出击抗击为好。

孙策则是主动请命想要领兵为先锋,周瑜则是劝道“伯符先不用着急,这件事并不是我们一家的事情,况且这当先锋不一定是好事。”孙坚也是明白周瑜的意思。

自然是想让其他势力消耗其兵力,到时候自己则是坐收渔翁之利,这也许


状态提示:战与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