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是种铁木结合甚至完全铁制的重型攻击车,装有尖刺,从高处滑落,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而杀伤敌人,高宠连人带马被“碾得稀扁”

高宠是高思继的后代。高思继是五代十国第一名枪,他的孙子高怀德、高怀亮亦成为了北宋开国的英雄。只是传到后来,高家枪不如杨家枪了,高怀亮也改练了双鞭。

倒是呼延赞继承了高家枪,并把高家枪改成了呼家枪,传了下去。到了高宠这一代,竟然学到了失传已久的家传绝学,高家枪到了他手里又重现辉煌。

只因高宠连续挑十一辆,挑到第十二辆之时,坐骑疲惫,掀他于马下,措手不及,被碾死。

吴范正沉浸在高宠的回忆当中,可是让吴范没有想到的是,陀螺的话还没有完。“恭喜造物主,因为此次抽取‘天帝宝库’受此出现了战争类物品,而外赠送造物主与其相应匹配的物品,请造物主稍等。”

吴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真的吗?竟然还有这种好事。

陀螺却是打断了吴范的思路说道:“恭喜造物主获得‘铁浮屠,拐子马’的制作书籍和战术运用指导。现在为造物主进行植入。”陀螺说道。

“铁浮屠,拐子马?这还真是和有关系的啊。”还没等吴范想完,脑海之中便被其植入了关于铁浮屠,拐子马的记忆。

铁浮屠又称为铁浮图,浮屠是佛语中铁塔的意思。根据记载,属于具装重骑兵,即人马俱披重型盔甲,对敌阵发起冲击的骑兵,与拐子马一起随同金兀术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拐子马”是宋人对金军主力两翼骑兵的称呼,“拐子马”属于一种轻型或中型骑兵,被布置在两翼,可以充分利用其高度的机动性以及集团冲锋时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用以对敌军迂回包抄而后突击,拐子马分为两种类型,一为冲锋陷阵的“重枪拐子马”,后者为轻装上阵、侧翼突袭的”弓箭拐子马。

金人往往是五千铁浮屠正面突击,制造足够的压迫感,一万五拐子马两翼包抄。拐子马属于轻骑兵型,骑士和战马都不穿甲,要的就是速度和机动性。而铁浮屠是牺牲了机动性,踏踏实实地打攻坚战。

其实在吴范没有来到这个年代之前,骑兵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但是当年韩成定陶城下的骑兵还是给吴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好在这个年代的骑兵装备并不是那么精良,所以才会让高顺不费吹灰之力的便将韩成不击溃。中原地区的骑兵,是通过学习北方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

早期的骑兵,装备相对简单,以弓箭远射为主要攻击方式。骑兵身穿比较轻便的盔甲,使用锋利而又不失小巧灵活的环首刀等武器。战马只有马鞍、缰绳等装备,没有盔甲,也没有马镫。

这个时候的骑兵,主要负责突袭敌军阵地、扰乱敌人阵型、骚扰两翼、追击溃敌、截断粮道等任务。

当然,任何时代的轻骑兵都有侦查、警戒的任务。总的来说,在现在这个时候,战车还是主要突击兵种,步兵是主战兵种,而骑兵则起辅助作用。知道后来汉代出击匈奴的战争,是以骑兵为主,但这也是因为当时中原王朝模仿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带有一定的特殊性。

这些早期的骑兵都是轻骑兵,他们没有装备厚重的盔甲,而且由于没有马镫,所以攻击力也有限。但是轻骑兵却拥有出色的机动能力,这使得他们可以执行很多特殊任务。

随着战争激烈程度的增加,人们开始重视骑兵的防护,骑兵的铠甲由仅仅覆盖前胸后背,向着覆盖全身的方向发展。而马匹,也开始装备铠甲。汉末三国时期,这种人和马都装备铠甲的骑兵已经投入战场。官渡之战时,曹操就说过,袁绍有全套的马甲三百具,而曹操自己则连十具都没有。这说明当时的一部分轻骑兵已经开始使用重型防护装备。

可是吴范的出现让马镫被发明并广泛应用,骑兵即使穿上再重的盔甲,也不会从马上掉下来。在这样的背景下,真正意义上的铁骑,也就是重骑兵出现了。

吴范的脑海中出现了这种铁浮屠大概的样子,吴范人穿全身铁甲、马披全身皮甲的铁骑。一个重甲骑兵的样子清楚地浮现在吴范的脑海之中,战士顶盔贯甲,铠甲可以一直覆盖到膝盖部位。战士使用重型的矛,或者刀、斧之类的武器。马则从头到尾都被保护在皮甲之孔只露出眼睛、鼻子、耳朵、尾巴和四蹄。

其中还标注这每一部分的打造方法和注意事项。吴范虽然具体操作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有清楚明白的人啊,吴范只是需要将这些原封不动的照搬给欧陶和虞老爷子,想必以二人的智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这个年代能向吴范这样拥有骑兵队伍的简直是凤毛麟角,可是吴范还是不满意自己骑兵的数量和质量。

这次好了,铁浮屠和拐子马无疑是给自己军队一计强心针,本身就占据骑兵优势的自己,这下更加强大了。

可是同样的问题又摆在了吴范的面前,那便是马匹,中原自来就是少马匹,大多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多擅长马匹,看来吴范要想短时间内组建起来自己的铁浮屠和拐子马,还得花重金啊。

对于马匹吴范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冒顿,这匈奴的马匹可正是好的马匹,要是能和冒顿做成生意,也算的上是一件好事。

当然吴范最拿的出手的便是自己琅琊美酒,只是恐怕冒顿乃是一


状态提示:铁滑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