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我主明疆>第一百零一章 名闻紫禁城

“此战令鞑贼胆寒,让我军重新找回了军魂,攻守之势易矣!哈哈哈······”城楼上的郭登欣喜不已。

霍暄移步近前,“郭总镇,便让卓轩在大同府落籍,如何?”

“不必,晚了!”郭登敛起笑容,斜视霍暄道:“如今他在何处落籍,霍知府说了不算,本官说了也不算,恐怕只有天子说了才能作数!”

“报!”

一名夜不收快步登上城楼,禀道:“郭将军,南赴雁门关的鞑贼已回还,其中两千人去了沙窝,一千人悄悄抵达大同城西。”

郭登闻言眉头一皱,很快意识到,抵近城西的一千鞑贼中,上皇必定就在其中,自去年土木堡之变以来,这样的事已发生过许多次了,如今郭登凭直觉都能猜出上皇的意图。

很明显,也先敲诈雁门关守军不成,先行退去,而上皇还想碰碰运气,试图寻机向大同守军索要财物······

明军不便贸然向这股鞑贼开战,因为一旦打起来了,万一上皇有何不测,他这个总兵官就会成为满朝文武百官眼中的乱臣贼子。

可惜!

“传我将令,命大同前卫集合所有人马,盯着城西一千鞑贼,无本官的将令,谁也不得擅自出战,否则,军法从事!”

撇下霍暄等人,郭登匆匆下了城楼,吩咐紧随而来的侍从官道:“传令卓轩,让他领一百牙兵、两百卫所军骑兵,前往阳和城一带增援方将军,截断鞑贼的归路。集合城内左右两卫的所有精壮,会同其余两百牙兵,随本官赶赴沙窝,一举荡平那里的鞑贼!”

此时卓轩仍领军驻扎于城外,但捷报早已传入城内,观战的百姓陆续离去,不久后,整个大同城都在传颂卓轩的事迹,城西那个说书人倒了大霉,胡编故事,诋毁一个少年英雄,其后果是书坊被人砸得稀巴烂,名声臭了大街。

此后的战局完全按照郭登预设的方案在演进,他是一个极有创意的将军,在接下来的数日里,命步兵结下“搅地龙”、“飞天纲”等奇阵,以骑兵突击驱赶鞑贼入套,先在沙窝击溃数千鞑贼,又在栲栳山重创瓦剌人,将境内虏寇彻底驱离出了大明的疆域。

所谓“搅地龙”、“飞天纲”,就是利用山丘、峡谷设伏,大面积的装上机关,鞑贼一旦进入伏击地点,伏兵就催动机关,方圆十余里的地域瞬间崩陷,生生将鞑贼活埋。

会战中,吕良终于迎来了扬名立万的机会,在沙窝一带三战三捷,一雪前耻不说,还立下了大功。

卓轩远赴阳和城,与方善一样,只是在追击逃逸的鞑贼时偶有小战,再也没能遇到像样的激战。

返回大同之前,卓轩领着自己的部属去了趟东山村。

······

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位于南苑附近的紫禁城内,有一处便殿,名叫雍肃殿,它是天子的御书房,许多时候,景泰帝都在这里批阅题本、奏本,处理日常政务,闲暇时会翻阅殿中海量的藏书。

空中乌云密布,天边响起隆隆不绝的雷声。

此刻景泰帝深坐于御座上,眉头微锁,一只手下意识的贴着御案轻轻拂来拂去,略显焦灼,似有满腹心事无处倾诉。

二十三岁的朱祁钰生得面如敷粉,目如点漆,心中虽感焦虑,但眉眼间仍透着分娴静气韵,顾盼间,幽然的神态与其生母吴氏颇为相似。

身为帝胄,身份仍不免有些尴尬。即位前,他是庶出的皇子、亲王,而且生母是逆臣汉王家的婢女。

汉王?没错,就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明仁宗朱高炽的同母弟朱高煦!此人在靖难之役中作战剽悍,立下赫赫战功,是一个令其兄长和侄儿都忌惮的人物。宣德元年,不知是谋反还是被谋反,总之,在官方舆论中,汉王朱高煦反了,宣德皇帝朱瞻基领兵亲征,最后杀了他的亲叔叔朱高煦及其诸子,并将汉王府中的一干人带往京师,其中就有吴氏。

吴氏正值青春年少,生得貌美如花,只是因在人丛中多看了她一眼,宣德皇帝骨头都酥了,途中玩起了yī_yè_qíng,事后吴氏珠胎暗结,次年产下儿子朱祁钰,与正统皇帝朱祁镇同年,只小月份。

宣德十年,朱瞻基英年早逝,虽然朝廷在挑选继位人选时几方势力之间有过激烈的较量,但彼时朱祁镇与朱祁钰都还年幼,朱祁钰对朝政无感,礼敬其兄,从未有过异心。成年后,耳闻目睹朝中乱象,朱祁钰对兄长的治国方略曾产生过疑问,却也只是想想而已。

直到土木堡之变后,他被一帮文武大臣拥立为天子,在其位谋其政,坐在天子大位上虑事时间长了,突然发觉兄长朱祁镇其实只是一个自命不凡、喜欢装逼的主,从没为革除庙堂上的沉疴做过一丁点的实事,故而把个好好的大明玩到了亡国的边缘。

“有何了不起的?他也是庶出!”

进而,景泰帝暗中对兄长的出身也加以矮化。

眼下紫禁城里有两个皇太后,一个是朱祁钰的生母吴氏,未加尊号,称呼只有“皇太后”三个字,另一个是上皇朱祁镇的生母孙氏,加了尊号,叫“上圣皇太后”。

当年诞下朱祁镇时,孙氏的身份还是贵妃,后来宣德皇帝废掉皇后胡吉祥的后位,册立孙氏为后,朱祁镇跟着水涨船高,由“庶”变“嫡”。这么一捋,朱祁镇还真算不上是正宗的嫡出······

门外传来轻细的脚步声,景泰帝离座,缓缓走下御台,来到殿中,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一章 名闻紫禁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