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标铜>第四十三章 一榜题名天下晓 1
努嘴,“兵马司都没来换班。”/p

马士英闻言恍然,五城兵马司负责城中缉盗,但公事日繁,故而弘治时便增设了巡捕营。自是兵马司便只管白天街面的巡逻,每日只在卯时后当值,过了申时便又将差事交还给巡捕营。虽然会试期间京城取消宵禁,但也并不代表街坊中就无人职守,此刻街上的巡卒便是一如既往。/p

只是王星平说完这话没过多久,便见了一队人马自西过来交接,那领头的拿出一块青色令牌,上面大大的一个木字(注:五城兵马司堪合令牌为尚宝司颁,东城木字,西城金字,南城火字,北城水字,中兵马司土字),卯时初刻总算是到了。/p

“也不知龙友今科能否过关,集之(注:阮大铖)虽与史少宰不睦,想也不至影响到龙友。”/p

“师兄放宽心,今日不过是个添头,要过的早也过了,操心也没有用,我们来此也是尽尽人事罢了,还是要看他的运数。”/p

王星平说的马士英自然明白,会试三场,最重的还是试,初九的一场考的乃是经义,三篇四书题所有考生都是一样,四篇五经题则是根据各自所报本经出题,总共分了五份题目。这七篇八股文最为重要,故而原则上来说只要是在下一场考试之前交卷都是允许的。因为反正也是无聊,又不能到外行走,是以几乎所有考生都还是将时间磨到最后,毕竟做饭出恭,检查誊真都是需要时间的。/p

第二场是‘论’、’表‘和‘判’,这一场轻松许多,虽然题目依然出自经书,但却可以不必拘泥于八股。头一场的制艺讲究的是代圣人立言,第二场中‘论’、‘表’则是代上位者立言,是议论文与应用文的结合,大体考题类似‘拟唐以张九龄为中书令诰’或‘拟宋群臣贺孝宗做敬天图表’之类。‘判’则是对上呈公文的批语,用以考察士子对《大明律》等具体公文的应用,乃是在向培养经世致用之才迈进了一步,毕竟即便通不过会试举子也是可以选官的,这样的考察还是很有必要。/p

至于今日的最后一场则是‘策论’,顾名思义,这是考察举子们对历史与时事的见解与认识,算是最为全面的考察,但如今对这最后一场考官却都不太重视了。/p

大抵会试从初九日正式开始后,一般到了二月二十五、六就要开始填榜,通常是在二十八日或二十九日辰时榜,这时间看似充裕,实际则是紧张得很。考官们不光阅卷繁琐,而且同样因为无法再出考场,是以考试之时也只能日日饮宴权作消遣,听沈德符说,每次会考时中间各房考官酒席谈笑之状占其大半。几乎会试的每个环节考官们都要找个由头放松一番,出题落座有出题宴,卷子出帘有出帘宴,取卷填榜有取卷宴,故而在实际阅卷之时,考官们也就只能将精力全都集中在第一场的七篇时文上面,基本上时文不被黜落,后面的两场只要不犯避讳文理通常便不会有事。/p

正因如此王星平才说今日这最后一场不过是锦上添花,实际上第二场开考之前,经过糊名的第一场考卷便已经送到了各房考官手中,从十一日午后到十五日,足有五天时间为第一场阅卷,而今日正午开始到十九日是第二场阅卷,最多只得三日,快的两日便完。而第三场阅卷从十九日开始,但却要包括前面两场的复核以及黜落考卷的再阅,虽然有六天时间,其实后两场也都不如第一场的阅卷仔细。/p

二人谈性不减,渐渐又说道这考场舞弊上面。/p

考生交卷之后先经收卷官分类,弥封官再将考生姓名折角加盖关防,誊录官朱笔原样照抄一份,对读一遍无误之后才会将抄好的卷子交给考官。这样一来任考生如何标记也没有用处,而且誊录朱卷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筛选,凡是未能避讳或是在卷子中自承家世出身的等不到见考官便被黜落了。/p

但规矩是规矩,办法总是人想的,每一房总有数位阅卷官,而从旁协助的生员小吏少说也有两、三百人,加上负责监考的号军、杂役以及厨子,只要有心,铤而走险的事仍是不胜枚举。马士英就说起上一科自己亲身经历导致会试重开复试的吴江举子沈同和舞弊案,  而王星平也把沈德符讲来会试舞弊的段子说了些下酒。/p

只要利之所在,哪怕考场中小吏同样能有手段,这中间的花样可就多了,例如割卷重接,有所谓‘活切头’、‘蜂采蜜’等,这裱褙胡同中的店家可不光是为了给士子裱书、裱画,若是窥见了门径,说不定就又能看到一番新天地了。/p

时间过得很快,不觉已快正午,店家正在准备午饭,却听身边小六惊喜道:“出来了,出来了。”/p

/p

【参考文献/p

1、《大明会典》/p

2、《明神宗显皇帝实录》/p

3、《晚明史》樊树志/p

4、《明代北京的经济生活》许大龄/p

5、《万历顺天府志》/p

6、《万历野获编》沈德符/p

7、《酌中志》刘若愚/p

8、《宛署杂记》沈榜/p

9、《万历顺天府城复原图》/、《明代北京的治安》杨进业/p

11、《明代会试初探》黄明光  /p

12、《明代会试判卷标准考》鹤成久章(日)  /p

13、《明代乡、会试考试官研究》李义英/p

14、《论明代会试考试简况及特点——三色卷取士》黄明光、谢敬东/p

/p

//


状态提示:第四十三章 一榜题名天下晓 1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