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三栖特种兵>第930章 乌兰角力地商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ead”并加关注,给《三栖特种兵》更多支持!

乌兰以晃已经接到通知,胡以晃将要前来迎接他,并且接收他的兵马,组成混合西北兵团。

然后再穿越河套地区,跨过太行山,进入华北平原,参与两河决战。

他知道胡以晃,那个打着他的名义,做了许多事情的家伙,正在率领名副其实的胡家军前来,不久就会二军会师。

他自己的那些同宗兄弟,将有一部分留下,协助他实现天军的另外一些任务。

前面的这块地区,正处于黄河几字形上端,阴山之南,黄河北岸,就是河套平原。

乌兰以晃既然继承了乌兰家族的产业,成为家主,他就不可避免地把乌兰家族的爱恨情仇继承过来。

这些纠缠很大一部分和这块土地有关。

因为这个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游牧民族的栖息地,也就是说在一定意义上说,归于乌兰家族。

但是因为中中关系,又没有那种法律形式固定的所有关系。

道光以后,准许开放缠金地区,也就是河套以西那块土地,“雁行人”浩浩荡荡地进入 河套,垦殖定居,在这块地广人稀的土地上形成疏疏落落的村庄。

他们之所以被称为雁行人,是因为这些人在清初时期去这一地区租种土地,每年春季至其地,以较微薄的地租垦种那里的土地,秋收后仍返回原籍,多为杉西中部、北部的汉族贫苦农民。

他们实际上就是耕种乌兰家族所有的土地。

在这些外来人还软弱的时候,他们会缴纳少量的地租。

地租虽然少,但是至少可以表明他们承认。这些土地是属于乌兰家族的;同是从经济上也可以弥补这些土地不能放牧的损失。

虽然除此以外,乌兰家族还有广袤的草场,以及更加辽阔的荒漠。

但是没有任何益处,有如此水草丰盛的草坪。

这也是明摆着事情,如同能耕种生产粮食蔬菜,必然就是生长牧草的好地方。

这些前来租种的农民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称作“走西口”。

这也是一次圈地运动,人们以低价租种那里的土地,这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地商。

地商们利用廉价劳动力把黄河的水引到自己的租地上来,形成最初的黄河灌溉。

在没有任何科学仪器的条件下,河套地区开发了几条大大干渠。

其中最古老的一条名为旧皂火渠,建造于康熙四十二年,由当时的地商集资开挖。

永济渠,也叫缠金渠,建于道光五年。是地商甄玉和魏羊组织开挖。

刚济渠,或称为刚目河渠,才建造成功,是地商贺清等集资开挖。

河套平原西部的河套地区,俗称大后套。

俗语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黄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後套”,主要就是指这些地方。

河套地区土壤肥沃。灌溉系统发达,适合种植小麦、水稻、谷、大豆、高粱、玉米、甜菜等作物。成为西北最主要的农业区。

可是问题接着来了,这些地商,掌握了这些土地使用权以后,就力量不断膨胀起来。

往下,他们加重那些租地农民的负担;往上,他们减少付给王公贵族的租金。把财富聚集在自己的手中。

但是,集中财富的同时,他们也集中了矛盾,与乌兰家族的争斗不断升级,以至于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一旦武力决定。那就开启了招兵买马的竞争,仗打得越来越大,死人也越来越多,仇恨也越来越大,也就促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军备竞赛。

这也是为什么乌兰以晃手头上有一支庞大的骑兵的部分原因。

地商之间,也不断竞争和变化,他们之间有分有合,最大的一家就是甄氏家族。

当代家主甄金,俨然一个土皇帝。

不过他这个土皇帝,比那些王公贵族、满清官员都更有经济头脑和经营手段。

他在大规模开垦土地,奠定河套地区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也创建了独具一格的管理体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满清对这样的经济活动没有基本的控制力,甄金等河套地商,发明了一种叫做“公中”、“牛犋”的运作方式。

作为民间群体,这些运行方式,以控制水权为基础,进而基本上把生产、商业、民间武装力量、信仰活动、教育资源等等掌握在自己手里,有点类似后世具有垄断能力的大型公司。

他们用这样的方式代,在一定程度上行使了满清官方应该起到的作用,使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加大。

包括甄金在内的地商,把商业高利贷资本与土地相结合,以修渠灌地、收粮顶租、贩卖粮食等方式来谋取高额利润,实际上是在这一地区的特有现象。

让甄金这样的地商得以成功的条件首先是自然条件。

河套平原的地处阴山之南,黄河之滨,阴山山脉可以阻挡和削弱来自西北的寒流,加之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本来就非常有利于农业开发。

但是,后套地层纯由黄河积淤而成,平衍肥沃,微带碱性,得水灌溉则疏落如鸡粪,种植丰茂,不得水则坚成石田。

而这里的气候是雨泽稀少,降雨量大概只有和一百五十毫米左右。

这就导致了农田所恃渠水浇灌,水所不到,虽腴壤亦弃为废墟。

在这种情况下,


状态提示:第930章 乌兰角力地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